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啥“香”

发布时间:2022-08-03

  原标题:截至目前,全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啥这么“香”?

  “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实施保护工程,使得到支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形成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

  地理标志农产品到底“香”在哪儿?

  “儿时的味道”回来了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来,共支持了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

  上周,家住北京的吴先生在网上下单了两箱平谷大桃,寄给远在外地的朋友。“200克的大桃,约合4元一个,不算便宜但确实好吃。放软了香香甜甜,是记忆中的味道。”吴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在超市、电商平台越来越常见。“自从认识到地理标志的独特性,像平谷大桃、烟台红富士、库尔勒香梨等农产品,都成了我家果篮里的‘熟面孔’。”

  吴先生购买的平谷大桃,源于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的平谷大桃种植标准示范基地。该基地负责人张海合告诉记者,这里种植面积1500余亩,其中有机桃种植面积500余亩,种植了涵盖红毛桃、黄毛桃、红蟠桃、黄蟠桃、油桃、油蟠桃等40多个种类,成熟期覆盖6月至11月,年产量约300万斤。“好桃出自好树,好树出自好土。我们种植的平谷大桃是受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它好就好在园子里的土壤有机质与别地不同。”张海合说,浓郁的桃味,让很多人感受到“儿时的味道”。“多数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我们基地经过10多年土壤改良,有机质含量达到3.3%,确保了平谷大桃的好口碑。”张海合自豪地介绍。

  据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区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国家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农产品。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告诉记者,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名+产品名”组成,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具有一定的品质保证,同时对该区域农产品予以保护。“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消费和生产两端来说是‘双赢’。”周清杰说,“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好农货’,还可以扩大相关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3年来,共支持了63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建设核心生产基地1672个、特色品种繁育基地892个;共授权生产主体3011个,产品平均用标率90%以上,实现销售额2700多亿元,带动1130万户农户增收360亿元。截至目前,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地道风味令人“惦记”,时令性强的新鲜农产品通过便捷的物流通道,从产地直达消费者

  每到7、8月份,无锡姑娘陆露就化身为同学群里的阳山水蜜桃“代购”,将水蜜桃发往全国各地。“今年的阳山水蜜桃卖得很好,个大汁水足,找我买的同学们基本都回购了。”陆露告诉记者,早几年阳山水蜜桃只是在江浙一带有些名气,这两年知名度逐渐拓展至全国,她有一些在北方工作的同学因为惦记家乡味道,每年都找她买桃子。“现在,7到8两的大桃因为人气高,还需要排队预订!”

  “得益于温度湿度、水质、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品种范围、生产控制等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特点与别的产品区分度高,美誉度好,具有当地原汁原味的风味特色。”周清杰说,产品本身品质优良是抓住消费者的关键。

  在安徽,定远猪、太平猴魁、砀山黄桃、天柱山瓜蒌籽等11个产品日前入围了新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这些年在外,每年我都会托父母给我寄些家乡的太平猴魁,茶香四溢,我们就好喝这口。”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安徽人付先生说,“拿来送礼也是很好的选择,口味好、品质佳,还代表了当地特色。”

  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表现亮眼。打开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APP,标有“时令”“特色”等宣传语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十分醒目,有些平台还设置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区,供消费者选购。盒马公关团队负责人李天宇告诉记者,盒马在每个财年初都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统一盘点和计划,即“品牌推广计划”。“我们会提前做调研,盘点出一些重要品牌,分析其产能、产地、市场需求情况等,再由采购业务负责人逐一对接,针对不同的品牌做营销和推广。”李天宇说,“现在,盒马在架的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受地理标志保护的,消费者对这一标志认可度高,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好,还得益于便捷的物流体系。“仙居杨梅就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凌晨腾起的水汽与白天光照带来的甜分融合,此时口感最佳。”浙江仙居新农人郭帅介绍,采摘下来的杨梅迅速用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才能最大限度保持鲜味。“江浙沪次日达、一般城市双日达的特快物流,使杨梅的新鲜口感得到保证,也让更多消费者尝到了咱们的好味道。”郭帅说。畅通的物流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过去只能在本地和周边销售的时令性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今坐上飞机、火车、冷链货车,送到全国各地,从产地直达餐桌。

  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互认

  如何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

  据了解,为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好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划了“路线图”。

  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

  今年3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2022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点》,提出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示范保护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年计划登记2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5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再重点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通知明确,要构建产品特征品质指标体系,推动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促进产品特色化。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加快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

  “一系列政策出台,为发展农业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参考。”周清杰认为,推动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溯源机制的建立也应是未来工作重点。“由于这类农产品比普通产品定价更高、获利更多,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周清杰说,“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全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原产地可溯源机制透明,加强监督,保证消费者买到手的是正品、优品。”

  推动地理标志互认,为中国优秀农产品“走出去”添了一把柴,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2021年3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目前双方已经顺利实现共244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中国的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库尔勒香梨、安丘大葱等地域特色农产品纳入其中。

  制定统一的团体标准帮助行业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助推优质产品走出国门、有力促进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一年多来,既服务中国市场,也利好了海外出口。在山东,金乡大蒜作为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今年已累计实现出口超55万吨,同比增长超八成。

  “从长远看,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是打造一批‘爆品’即可。要考虑让产业链延伸、融合,衍生发展更多产业。”周清杰认为,应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建立以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为主导,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地理标志与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相融互促,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记者 孔德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