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但作为国内眼科巨头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尔眼科”)依旧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根据爱尔眼科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增长34.78%;实现扣非净利润27.83亿元,同比增长30.59%。
经营业绩的增长基于优良的医疗质量。2021年,公司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121%(国家统计三甲医院发生率约0.03%);玻切术后眼内炎发生率0.0166%;平均医院处方合格率、医嘱合格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三级眼科医院评价标准。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扰乱,爱尔眼科业绩增长稍有放缓,但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净利、扣非净利增幅分别为18.72%、26.15%、22.49%。
“分级连锁”优势强化
2021年,国内疫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爱尔眼科各项业务快速恢复,公司营收、净利实现上市以来“十三连增”。其中,34.78%的净利增速更是超越了上市13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2.31%)。
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实现门诊量1019.61万人次,同比增长35.07%;手术量81.73万例,同比增长17.6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5.93%;实现归母净利润23.23亿元,同比增长34.78%。
作为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
在国内,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为爱尔眼科长期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1年,公司继续提升全国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密度以及高度。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境内医院174家,门诊部118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了28家、30家。随着医疗网络不断完善,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此外,定增项目正稳步推进,募集资金将投入对长沙、武汉、上海等重点省会及直辖市龙头医院的新建及迁址扩建,通过打造“旗舰”提升地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分级诊疗”模式的高度,有利于多省区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幅度提高。一季报显示,目前定增项目已经完成了三询回复。
2022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41.69亿元,同比增长18.72%;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26.15%;扣非净利润6.23亿元,同比增长22.49%。公司表示,1—2月营收增长稳定,但3月份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导致当地医院停诊或限流,对一季度收入增速造成了一定影响。
全力打造“科技爱尔”
早在2019年,上市十周年之际,爱尔眼科发布了新十年高质量发展目标,其中就包括“通过全球布局、科技创新为世界眼科学做出贡献”。2021年,爱尔眼科继续以科研赋能,全力打造“科技爱尔”。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延续增长态势,当年研发费用2.23亿元,同比上升35.50%。主要投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的国人高度近视相关人工晶状体测算公式的研究”“新型优化角膜塑形术临床效果评估”等10个研发项目,涉及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研究等领域。今年一季度,爱尔眼科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加大,研发费用5717.33万元,同比增长21.23%。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升级科教研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稳步提升科研能力,以“多院”“多所”“两站”为核心的医教研体系日趋完善。2021年1月,爱尔眼科首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公司已完全打通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链条人才培养孵化体系。
此外,爱尔眼科实施了全球引才引智计划,搭建全球医生平台,全球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一批国内外权威眼科专家陆续加盟爱尔,不断充实集团的核心专家团队和各医院的人才力量。
在引才引智的同时,爱尔眼科完善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对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实施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合伙人计划、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等多形式、多层次激励措施。其中,前期股权激励全部解锁之后,2021年,爱尔眼科又推出了“加强版”股权激励,覆盖对象将达6000余人,超过此前激励对象总人数的两倍,并完成首次授予。
高管增持,基金加仓
2022年伊始,爱尔眼科高管增持的消息开始刷屏。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当前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判断,爱尔眼科一众高管纷纷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
据统计,截至3月26日定期报告窗口期前,公司高管李力、吴士君、刘多元、唐仕波、王丽华、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