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关于麻城市2022年中晚籼稻收购形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1
 为及时摸清我市中晚籼稻产购以及市场形势相关情况,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准备工作,我局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股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从供需平衡调查户中选取10户种粮农民、2个种粮大户、2个专业合作社、2个粮食加工龙头企业、1个粮食储备企业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市场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 生产情况
在市场化粮食收购和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项目推动下,我市中晚籼稻优质品种种植覆盖面持续增大,全市创建优质稻示范基地13个,引导种植水稻优势品种Y两优1928、玮两优534、隆两优7810、晶两优1237、徽两优001、喜两优丝苗,实现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引导发展优质稻订单生产面积达17.8万亩以上,优质品种种植率达到95%以上,全市稻谷品质逐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粮食占据了70%以上,机械化耕作面积大幅度提高,减少了相应的人力成本。由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从收割到烘干到入仓,推行了粮食不落地工程、减少了粮食损失损耗。
(一)产量:今年持续干旱少雨与高温天气叠加对中籼稻生长不利。7月中旬第一轮高温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天气,7月底到现在,又出现了强度更大的干旱与高温叠加天气。预计今年单产可能会有所减少。全市2022年中晚稻播种面积54.4万亩,比去年增加了1.14万亩。其中中籼稻48.6万亩、晚籼稻5.8万亩,预计平均亩产1080斤左右。单产比去年减少40斤/亩,预计全市中晚稻总产量5.88亿斤,去年总产5.97亿斤,减少0.09亿斤,单产和总产均比上年都有所减少,预计商品量3.5亿斤,我市粮食企业收购量2.2亿斤。
(二)品质情况:今年干旱、高温与农作物旺盛生长期和产量形成期高度契合。当前,在田作物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尤其是中稻处于孕穗至灌浆期,持续高温叠加干旱将对作物抽穗开花灌浆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农作物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受阻,将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预计今年中晚籼稻谷品质较去年差,以三等、四等为主。
(三)种植成本:从被调查的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种粮农户了解,受农药、化肥、柴油、人工价格上涨,每亩种植成本较去年增加180元/亩左右,种植成本上涨16%左右。农户自己水田种植的每亩水稻种植成本大约在960元左右,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流转了土地每亩种植成本在1275元左右。明细具体如下:土地流转300元,种子150元,肥料270元,农药、除草剂等60元,机耕、机插、机收等300元,水电40元,人工140元,保险15元。
二、市场情况分析
比照小麦和玉米不同,今年稻谷市场一直较疲软,市场购销不旺。大米市场低迷,价格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大米加工企业、成品粮销售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2021年产稻谷目前起拍价在1.27元/斤左右、2021年以前稻谷起拍价在1.18元-1.24元/斤之间,还出现较多流拍现象,成交了的又由于市场原因延缓出库等情况。受最低价粮食托市和政策性承储企业入市收购轮换粮影响,中籼稻上市后市场价格会比照最低价1.30元/斤左右平稳运行一段时间。
(一)目前上市品种市场:从目前已上市的丰两优香一号来看,此品种是全市力推的优良再生品种,我市种植的6万亩现在正在收割,预计单产1100斤/亩,产量接近6600万斤稻谷。由于受干旱少雨天气以及7.26大风暴雨造成倒伏等影响,今年品质比去年差。从目前我市已收获的丰两优香一号(可再生品种)的抽样样结果来看,主要为三等,稻谷整精米率在46%左右,食品安全指标都在标准以内,还有少量四等粮食。由于该品种成熟介于早稻和中稻之间,头季稻大米品质一般,加工企业收储意愿不强,目前除少量用于储备粮轮入外,市场滞销严重,目前大部分集中在种粮大户和产后服务体系库中储存,粮食质量安全、储存安全存在隐患。
(二)预计未来市场:由于受国内、国际疫情以及全国自然灾害影响。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储备粮需要大量轮入、涉粮企业参与收购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我市中晚稻在9月份大量上市,预计市场会参照最低价价格开秤收购。预计今年开秤价整理到标准质量,普通优质开秤价格在1.30元/斤左右,优质稻在1.40元/斤左右。由于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轮入,农民种植成本增加造成观望惜售、企业屯粮等原因后期三等以上粮食价格会小步上扬至1.35元/斤以上,政策性粮食轮换结束后粮价会低位徘徊,应做好启动最低价粮食收购准备。
三、腾仓并库工作情况
目前,中稻即将上市,辖区内黄冈直属库、直属库麻城分公司、麻城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三个企业通过积极出库2017-2018年最低价粮食、轮出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集并零散粮食、维修粮仓等方式腾出完好粮仓100000吨,能够满足中稻收购需要。
四、存在问题
(一)再生头季稻成熟介于早稻和中稻之间,集中上市后由于季节、品质等原因容易形成卖粮难现象,急需解决。 
(二)中央、地方储备粮轮换时间集中,造成政策性粮食轮换影响了市场价格形成,市场形成虚假抢购态势。
(三)由于种粮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种植直接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甚至还出现亏本情况,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四)农民种植优质粮食意识不强,一个地方多个优质品种并存,打造不了品牌,优质不能优价,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工作建议
(一)中央储备粮轮换建议有计划、均衡轮换,各省之间收购价格、收购时间有效衔接,避免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形成内部企业互相抢购形成虚假市场价格。    
(二)积极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大对粮食龙头企业、粮食收购和储备企业流动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粮食收购,确保农民不出现卖粮难和变相打白条现象。
(三)积极推广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粮食与市场接轨。一个县市打造1-2个优质品种,打造精品名牌,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户和企业增收。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