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农村金融

为老年客户定制金融服务“套餐”

发布时间:2023-12-19

        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好老年客户的“钱袋子”,提供更好的“适老”金融服务,各地金融机构轰轰烈烈开展了“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或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专项宣传、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宣传,一定程度提高了老年人对养老保险、养老保健、投资理财等知识的了解,有效增强了防范金融诈骗、抵制非法集资的能力。
        每年一度的“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是行业管理部门及各商业银行反馈给金融消费者的福利红包,履行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意在让金融消费者更多了解金融知识,掌握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技能,了解网上银行操作和安全知识等,多层次、多角度掌握防范网络诈骗、存贷款知识,便于合理投资理财,便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事实上,从近年来媒体报道和耳闻目睹的情况看,犯罪分子把诈骗对象转移到老年人和农村留守人员是一大特点,通过电信诈骗、电话、养老保险、理财投资等方面,瞄准老年人的“钱袋子”,不仅影响到金融行业信誉,让老人在投资理财、保全资产方面留下心理阴影。因此,做好“适老”金融服务,就要为老年人制定金融知识“套餐”。
       一是宣传方式要创新。结合农村留守老人、妇女,相对文化程度不高,识字能力不强的实际,在宣传方式上,把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典型案例,制作成有声影集,播音稿,用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克服留守老人不识字的弊端,通过农村大喇叭、幻灯图片,有影、有声地让老年客户通过看电影、听广播的传统方式,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是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站的作用。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站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宣传作用,不但能代理存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同时,要成为农村的金融服务的宣传站,摆放金融知识、防电信诈骗、金融产品、金融政策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做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人民币辨别等知识的培训,解答群众提问的相关金融知识方面的问题,满足农村金融消费者群益保护的需求。
       三是国家政策要扶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对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开展预约金融服务、流动银行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每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对成绩突出,群众反映好的金融机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用实际行动支持农村金融支农工作的开展。
 
 
来源:
作者:田忠华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