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们这么细心负责地反复询问和提醒!”7月31日上午,民泰银行衢州衢化支行营业厅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着营业经理的手连声道谢。当天,该行通过“敏锐洞察+警银联动”机制,成功帮助一位老年客户识破高价保健品营销套路,避免了两万余元的经济损失。
犹豫取款引发警觉
当天上午,70多岁的裴爷爷来到支行办理定期存单销户,要求支取一万元现金。“买保健品。”面对柜员的例行询问,老人言辞闪烁,始终不愿透露具体用途。“买什么保健品?在哪里买的?”柜员徐奕敏锐察觉异常,在进一步沟通中发现老人对产品信息知之甚少,立即呼叫营业经理杨艳介入。
抽丝剥茧核查风险
“大爷,您最近身体哪里不舒服吗?”杨艳以拉家常的方式展开交流。经耐心疏导,老人透露计划购买某品牌心脑血管保健品,并提供了公司名称。杨艳当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发现该公司虽资质齐全,但产品定价明显偏离市场正常水平——大爷想买的六盒装标价两万余元,价格高达普通保健品的5倍以上。
警银联动化解风险
考虑到涉及老年群体财产安全,支行立即启动警银协作机制。辖区派出所民警10分钟内赶到现场,经联合核查确认:该公司产品虽非假冒伪劣,但存在明显价格虚高风险。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向老人详细剖析了保健品销售常见套路。“您看,这价格够买半年的降压药了!”民警掏出手机展示同类产品比价信息,老人顿时恍然大悟。
经过近半小时的劝导,老人最终放弃原购买计划:“我就先买一盒试试,有效果再说!"临走时,他感慨道:“要不是你们拦着,我这养老钱可就打水漂了!”
深耕老年金融服务
据悉,这已是该支行本年度第三起成功拦截的案例。衢化支行行长童小龙表示,针对老年客户易受营销话术影响的特点,该行已建立“三问两查”机制:主动询问资金用途、使用场景、购买渠道;核查企业资质、产品定价。同时定期联合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背景下,银行网点正成为守护老年群体金融安全的重要阵地。办理金融业务时,工作人员多问一句、多查一步,或许就能为老人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这既需要员工的专业素养,更离不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