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股票 > 机构观点

专家建议:简化中概股回归流程,拓宽跨境投资渠道

发布时间:2022-11-24

中新经纬11月23日电 22日,在由清华大学指导、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清华大学全球证券论坛——奋进新征程,证券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陶伟发表了题为《畅通跨境证券投融资循环机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专题主讲,并与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和煜德投资创始人靳天珍围绕此主旨开展了对话。

本次专题主讲基于坚持科技创新、着力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探讨金融证券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在构建畅通的跨境证券投融资循环机制、促进金融证券行业持续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以更好地让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

对话环节讨论了证券行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现阶段的中概股企业仍面对着海外融资难、境内投资者境外渠道尚需优化等问题。根据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发布的《畅通跨境证券投融资循环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张陶伟教授表示这些问题的解法之一就在于能够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作为通往内地和国际市场双向门户作用的香港市场。

2021年,港交所发布《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宣布落实放宽第二上市要求;2022年8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积极解决中美审计问题,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也为中概股回港上市做出努力。

尽管如此,根据Choice数据,截止2022年7月26日,目前仍有282家在美中概股融资面临新变化,积极寻求更稳妥的出路,其中已有33家通过双重上市、二次上市等方式在港股挂牌交易,而仍未在香港挂牌交易的249家中概股,数量占所有中概股的88.2%,市值约7302亿美元。因此,为防止错过回归时机,避免回港上市的不确定性,部分高市值中概股企业也在准备转向新加坡、瑞交所、伦交所等其他交易所上市。

基于上述环境因素,张陶伟教授在论坛上建议证监会和港交所联动进一步提供“绿色通道”,简化“介绍上市”方式的国内备案手续,通过“介绍上市”的方法让中概股先在香港挂牌,并要求他们在挂牌后的一定年限内完全达到监管机构要求的上市标准,帮助这批中概股公司尽快回港上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流失。

此外,随着境内投资者财富的累积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境外资产的增加,寻求更全面、更全球视野的资产配置规划,拓宽和优化跨境投资渠道成为明显趋势。

在目前人民币资本项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境内投资者通过QDII间接实现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目的。2021年末,QDII投资额度已达1575.19亿元。

2014年启动的港股通是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的重要渠道,且在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但因暂不能参与新股发行认购、超额供股和超额公开配售等,又受限于投资标的,所以并不是跨境投资的完美路径。我国监管机构近年来也在探索QDII2制度,即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允许境内个人直接投资规定的境外证券、金融产品等,但后续暂时并未有正式政策出台。

“中国现在已经是对外贸易大国、外资流入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未来无论是继续扩大外贸规模,还是进一步吸引外资、增加对外投资,都需要进实施资本市场的开放。”刘兴华在对话中表示:“资本市场的开放,既是数量的开放,也是制度型开放。当然在开放过程中要科学统筹开放、发展和安全,提高开放条件下的综合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以此促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新经纬APP)

编辑:杨京川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