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要闻
(1)央行: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经营性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证券时报网消息,央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经营性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8.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8万亿元,同比多增6116亿元。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7171亿元,同比多增6076亿元。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2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比上年末高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1亿元。
(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3万亿
中国网财经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7月27日召开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数据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上半年末,养老理财产品同比增长75.1%,个人养老金理财快速增长,特定养老储蓄存款达到377亿元。
为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及时响应金融机构诉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走访对接中小微企业,重点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等客户群体,了解其金融服务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予以支持。
(3)央行上海总部:上海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升
期货日报消息,在央行上海总部7月27日召开的2023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上海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二季度,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承压的情况下,上海地区外贸和外商投资韧性凸显。另外,上海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升,主动运用外汇衍生品有效覆盖汇率风险敞口。
上述相关负责人称,上海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升,一是主动运用外汇衍生品有效覆盖汇率风险敞口,上半年上海辖内套保率达到21.8%。二是积极运用外币收支自然对冲、使用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管理汇率风险,上半年人民币在上海货物贸易涉外收支中的占比提升了4.8个百分点。三是辖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持续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和简化外汇套保业务审批流程,健全外汇套保考核体系。
2、行业扫描
(1)年内超2400家机构离场,保险中介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北京商报消息,据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各地陆续有超2400家保险中介机构或因许可证期满、或因不符合监管要求被注销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或保险中介许可证,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文整肃保险中介市场。根据业内预测,未来保险中介行业将加速优胜劣汰,大量无力自主经营的保险中介或将彻底退出市场。
大批保险中介机构被“清退”,背后有何原因?一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透露,很多保险中介机构自身管理并不到位,导致中介机构长期处于业务停滞的状态。未来,大量无力自主经营的保险中介或将彻底退出市场。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中介机构会因为自身或其他外部原因不能继续开展业务,将这些机构清退,不仅方便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节约监管成本,也保护了保险交易各方主体的利益。
(2)新玩法上线,理财、贷款也能“拼”
中国证券报消息,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借助这股“搭子热”,借鉴电商玩法,推出拼团理财、拼团贷款活动。拉人组队成功后,参团者即可参与抽奖、领取奖品或享受贷款利率优惠等福利。事实上,银行开启“拼”模式并非新鲜事,2020年银行曾兴起一阵拼存款、拼理财、拼贷款的“拼团潮”,部分银行将营销重点放在内部的白名单机构上,希望以此种形式高效获取一批优质客户。但彼时引起了监管的关注,要求各家银行上报是否有拼团存款、拼团理财、拼团贷款及相关数据。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通过拼团模式,可能会变相降低客户的准入门槛,让原有的风控措施效果降低甚至失效。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购买理财产品或者申请贷款,不能因为拼团福利便直接参与。
(3)获客贵、竞争烈,上半年金融科技公司忙“出海”
北京商报消息,2023年上半年,对金融科技行业来说可谓挑战和机遇并存。消费金融竞争日益剧烈,获客贵成为各家共有的特点。有机构称,上半年监管明显对于自营业务占比、品牌露出以及实际风控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而机构资产竞争也确实更为激烈,优质的新客流量愈发难以挖掘。对此,不断优化获客策略,平衡业务和风险,拓展新的获客渠道,是机构主要的应对方式。
不少金融科技平台称,正在寻求多元化的获客渠道,主要谋求线上线下结合,寻找新流量。另外,出海也被视为一个不错选择。多家平台相关人员透露,目前业内各家较难寻到新的突破点,国内零售信贷市场增速放缓,谋求海外业务突破或是方向。
3、公司消息
(1)基金销售巨头全部下线“净值估算”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近日基金销售巨头们的“基金净值实时估算”服务均已下架。7月22日,理财通发布了《关于暂停部分基金盘中净值实时估算服务的公告》,至此市场上最大的三家互联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蚂蚁、天天、理财通等,均已下线基金盘中净值实时估算服务,仅指数类产品仍保留该功能。此外,银行渠道、基金渠道、券商渠道等也已全部下线基金净值实时估算服务。
业内对此分析指出,基金销售机构下线基金净值实时估值服务对基金产品运作不会造成影响。尽管减少了投资人观察基金的一个角度,但总体来看,下线基金净值时实估算功能,对行业进行规范,有利于减少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的矛盾,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定。
(2)App“宕机”,又一券商被警示
上证报消息,因“App崩了”,华宝证券近日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上海证监局称,华宝证券在2023年5月22日的网络安全事件中,存在变更重要信息系统前未充分评估技术风险、未制定全面的测试方案等多项问题。华宝证券成为年内第三家因宕机事件收警示函的券商。早在5月22日上午,多位投资者在社交平台表示“华宝证券App崩了”,反映账户无法登录并提示需要重新开户、两融账户无法交易等情况。从投资者发文时间看,无法登录时长约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对投资者交易造成了明显影响。
一位券商信息技术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券商App宕机事件是各种故障因素最终的表现,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网络通信不畅、交易柜台故障、中间件拥堵、App自身软件原因、短时骤发访问等,都有可能导致交易故障。
(3)百亿级发债接连出现!险企积极“补血”
中国证券报消息,今年以来,多家险企或是发布资本补充债券进展公告,或是宣布增加注册资本,总规模远超去年同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完成发行的10只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总规模为459亿元,涉及太保产险、农银人寿、利安人寿等。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紫金财险、信美相互人寿等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申请已获批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险企在发债方面实现了永续债这一新工具的发行——今年3月,中国太平发行了20亿美元的永续次级资本证券。
去年以来,“偿二代”二期规则开始实施。该规则强化了资本认定标准,对实际资本进行分级,并新增了交易对手、大类资产及房地产集中度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等,保险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出现了普遍下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险企而言,偿付能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一旦不达标,可能会被采取监管措施,包括限制高管薪酬、暂停新业务等。此前,就有险企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等业务的先例。
4、海外动态
(1)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利率升至22年来最高水平
金羊网援引澎湃新闻消息报道称,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5%-5.25%上调25个基点至5.25%-5.5%,达到22年来最高,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的第11次加息。自美联储2022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累计加息幅度已达525个基点。从加息节奏来看,单次加息由25个基点逐步提高至75基点,并在75基点的水平上连续加息4次,为近40年来最快加息速度。今年2月,美联储首次放缓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并在6月暂停加息。
本次声明继续重申,在评估合适的货币政策立场时,委员会将继续监控未来的经济数据的影响。这些信息包括了劳动力市场指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金融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数据等。同时,声明继续重申去年6月声明新增的“坚决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2)香港金管局上调基本利率至5.75厘 料高息环境维持
中新社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27日宣布,基本利率根据预设公式定于5.75厘,即时生效。金管局表示,因应美国于美国时间7月26日调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25基点,当前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是5.75%,而隔夜及一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是4.78%,所以根据预设公式,基本利率设定于5.75%。
署理金管局总裁阮国恒27日见记者时表示,在联汇制度下,港元拆息趋近美元拆息。随着美国持续加息,港元拆息已经逐步上升,市民对银行借贷利率的波动应该有所准备,并在作出置业、按揭或其他借贷决定时,小心考虑及管理好相关风险。
(3)美国版巴塞尔新规草案出炉,大行和区域性银行资本金要求均提高
第一财经消息,当地时间周四,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公布针对银行业的一系列改革,即所谓的美国版《巴塞尔协议III》“终局”规则,包括提高对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等,旨在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根据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货币监理署(OCC)当天发布的草案,资产规模不低于100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将在目前水平上提高约16%,其中规模最大的八家银行首当其冲,需将资本金提高19%左右。资产规模在1000亿至2500亿美元的银行则被要求将资本金规模提高5%。
由于严格监管的银行资产门槛从2500亿美元降至1000亿美元,意味着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规模相当的区域性银行也被纳入其中,这些银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