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保险 > 保险产品

创新急先锋百万医疗险再次更新迭代 保险产品附加互联网医疗服务成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0-07-28

保险公司如果通过拓展保险责任范围、降低理赔门槛、提高理赔额度等变化,严格来说并不是创新,更多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保险公司努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近日,众安保险上线“尊享e生2020(门急诊版)”,这是该款产品迎来的第16次升级。这种升级迭代的速度是“百万医疗险”目前发展的缩影,甚至有人称“百万医疗险已经成为保险产品创新的急先锋”。

据保单登记平台1月底的数据,当前有效的医疗险保单是6.3亿件、覆盖国民5.2亿人,有效疾病险保单3.3亿件、覆盖2.6亿人。今年以来,健康险业务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现保费4000亿元,较同期增长16.5%。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围绕着消费者健康保障需求,在健康管理、诊疗服务、医疗资源整合等民生领域投入资源。

“百万医疗险”竞争白热化

对于健康险市场目前的创新和发展,“拓展保险责任范围、降低理赔门槛、提高理赔额度等”方式已经成为传统途径。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中国市场上,保险公司希望通过产品本身的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相对较难,因为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保险公司如果通过拓展保险责任范围、降低理赔门槛、提高理赔额度等变化,严格来说并不是创新,更多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保险公司努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但这有可能陷入价格战,导致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收窄乃至亏损。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亦表达了这种担忧。现阶段健康险对于培育消费者保险保障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担忧,保险公司最终将健康险做成了车险,即“没有特色,全靠打折”,整个价值链自己无法控制,只是出单、报销的主体,没有和医院、健康管理第三方服务(TPA)、药厂实现良性合作。

北京睦合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健康险本质更偏向财险产品的属性。中国保险市场存在产品趋同化的现象,一些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业务上出现亏损,主要是保险公司对医院端缺乏风控手段,而条款过于严苛又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一些保险公司将“百万医疗险”当成引流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费用补偿型产品,可以满足短期医疗保障需求,是对基本医保的有力补充。

不过,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副主任宋占军则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在监管部门日益规范人身险产品精算定价和经营管理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与后续服务能力是匹配的。在健康险这样典型的逆向选择市场,保险公司在地方版普惠型百万医疗险、特定病种或差异化免赔额等领域进行产品细分,为消费者选择适宜的产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总体来看,当前百万医疗险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这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

对于健康险市场的长远发展,周瑾建议,第一,普惠型的健康险,性价比是竞争关键,保险公司需要提高风控能力,做好准入和核保理赔,降低欺诈风险,同时压缩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第二,高端型的健康险,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看重服务的品质、核保理赔的便利性,以及专属权益的专业价值等,所以保险公司对应的产品与服务策略应该以这些因素为出发点。第三,长期而言,健康险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医疗成本的影响,因此保险公司能否实现有效控费,能否与医药企业形成良性合作共赢的模式,能否更好的在大健康产业链上定位自身,以及能否实现消费者、医药企业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平衡,是整个健康保险行业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健康险市场具有广阔空间。根据2019年12月银保监会等13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力争到2025年,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

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附加互联网医疗服务

目前,“产品+服务”的创新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

周瑾认为,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产品+服务”的方式去创新,利用和健康管理第三方服务(TPA)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并进行积极的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同时降低赔付的目的,这类的创新能够使得竞争策略更加差异化,也更能驱动行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究其原因,周瑾解释称,这种创新模式,对保险公司的运营与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也更符合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行业理念与模式转型趋势。

从健康管理的起源看,太保安联首席健康官、健康管理中心总经理龚晨认为,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有着天然的联结属性,两者的融合是我国健康险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

龚晨称,健康险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获客需求;二是提升用户体验需求;三是风险管理需求(应对逆选择风险)。“以预防医学技术为主的健康管理往往包含疾病筛查、评估和健康指导,提升客户的健康意识,帮助客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最终起到降低赔付风险的作用。而以诊疗干预技术为主的健康管理则往往介入客户的诊疗过程,通过提供就医绿通、送药上门等方式来保障医疗费用的合理支出,从而起到控费的目的。”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指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目前,在“百万医疗险”中附加互联网医疗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保险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众安保险“尊享e生2020(门急诊版)”也推出了多项互联网医疗服务。

不过,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保险公司外,互联网公司也在小跑入局。疫情导致线上咨询、问诊服务量暴增,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和其他一系列供应商纷纷开始提供在线问诊平台。

龚晨认为,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由于体量较大更具备能力打造专业健康的医疗团队,并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起供应商服务网络,从而更好的管控服务质量。此外,相较于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本身也是医疗支付方,更容易建立起就医服务的闭环,从而将线上问诊扩展为实现线上线下就医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从长远看,构建“线上+线下”的健康管理闭环,将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