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11月9日,由《中国银行(601988)保险报》主办的2022第三届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主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高质量转型之路”。
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黄洪表示,新时代以来,人身保险业持续推进代理人队伍、银保业务、互联网业务等发展转型;但其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原因在于这些都是战术层面上的转型。
黄洪指出,战略转型是最根本的转型。“不抓战略转型,只抓战术转型,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必定不会成功。只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身保险业才能有效解决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各种挑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身保险因人而生、因人而兴
黄洪表示,人身保险因人而生,因人而兴,人民性是人身保险业最鲜明特征,这一特征具体体现在制度设计、保障属性、成果共享三方面。
制度设计上,黄洪指出,保险制度的内在机理,是以集体风险共担模式保障人民个体利益。“业务经营方面,人身险主要依据是大数法则,决定人身保险业是天然的群众性事业;文化内涵方面,人身险体现的是互助共济、人性关怀的核心价值。”
保障属性上,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标的,解决的是生、老、病、死、残的风险,覆盖全生命周期,对应“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需求。
成果共享上,黄洪表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人身保险本源产生于互帮互助、扶危济困,与共同富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实现三次分配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人身保险既是保障机制,也是分配机制。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推动战略转型
黄洪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是人身保险业最根本的规律。人身保险业发展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让消费者买到最好的产品、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滑,科技创新改变传统保险商业模式。
黄洪指出,当前外部环境中,人身保险业必须应对不确定性增加,只有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才能在复杂环境中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人身保险业发展最大的确定性,是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只要把握好了这个确定性,就能化解诸多的不确定性,就能实现‘以不变应万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新时代以来,人身保险行业持续推进代理人队伍、银保业务、互联网业务等发展转型。谈及行业转型成效,黄洪指出,当前人身保险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尚未发生根本性的突破。
“这些都是战术层面上的转型。”黄洪表示,“人身保险业没有抓住战略层面上的转型,战略层面上的转型就是思想上的转型,就是要把经营思想转变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来。战略决定战术,战略转型是最根本的转型。不抓战略转型,只抓战术转型,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必定不会只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身保险业才能有效解决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各种挑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仍需持续丰富产品供给
“无论是产品设计、承保核保,还是保全、理赔等售后服务,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是人身保险业必须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黄洪表示。
一是与时俱进满足需求。人民群众对消费的需求日新月异,对于人身保险的保障需求亦是如此,今天的需求不同于昨天,明天的需求又不同于今天。人身保险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改进保险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保障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是着力解决问题。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健康和养老将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保障需求,也是人身保险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如健康保障方面,要着力解决全部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把医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实际医疗费用负担和就医压力;要建立费率奖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和健康群体购买,引导人们合理运动、健康生活,由“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要探索账户式积累方式,鼓励年轻时为年老时做准备,实现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
养老保障方面,要让人民群众在老年时能有稳定的收入,过上体面、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对此,人身保险业需着力解决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政策相衔接,巩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保障水平;要按“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精算平衡”的原则设计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长期保值增值、简明易懂的养老保险产品,实现“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