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襄 三藏
近日,新冠相关保险再上热搜,成为舆论关注对象,如同之前的隔离保险,这一次依旧满是槽点。
事实上,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疫情相关险种不时冒出,出尽风头。
按理说,在防控方式调整后,民众对于个人及家庭健康的关注会进一步增强,不止是相关的医疗药品与器材,对于保险保障也将释放更多的需求。
这对一直认为我国人民保险保障意识不强、接受程度不高的行业而言,应是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然而这一次,在我国最新防疫政策发布后的第一时间,不仅没什么险企“乘胜追击”,满足这已经写在人们脸上的迫切需求,反倒是之前各类带有新冠保障责任的“新冠险”被众多媒体报道,正在大面积退市、下架。
按照很多报道的描述,这些产品的紧急下架,是在政策变化之后,保险公司的预期赔付率上升,特别是原本不确定性的确诊风险将不再具有可保性。
加上今年上半年,台湾地区便因为防疫险的理赔激增,甚至达到了保费的数倍,造成了行业性大亏。
这些都让保险公司“新冠险”的火速鸣金收兵,看上去似乎既合情又合理,但不知道是否合规或者合法。
纵览林林总总的新闻,和网络上晒出的各色照片,这次退保的不是消费者了,而是销售产品的保险机构了。何其滑稽。
是什么让新冠疫情从保险公司眼中的“可保风险”,变成匆忙下架皆是麻烦的不可保风险了?或者这从来就是不可保风险。
事实上,绝大多数带有新冠责任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重症及身故责任为主,在形态上有专门的特定传染病健康险,增加新冠保障的重疾险,以及部分加入相关责任的意外险、责任险等。
按照如今国内国外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新冠的重症率早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小的水平,而且很多不幸身故的病例,也大多要么年纪较大,在核保范围之外,要么是由于其他既往病症。
这也意味着,就算在现在的情况,重症数量可能出现增多,但如果产品有足够覆盖程度的话,赔付率仍然在一个健康的范围。
如今下架的很多产品,则主要是包括了住院津贴、隔离津贴、轻症责任甚至确诊责任的,部分产品也正是打着“核酸阳性便能赔付”的噱头,而在前些时期的防控政策下,全国确诊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数量,且无论是确诊、住院还是隔离,在理赔中都需要医院、社区及卫生部门的相关材料证明,还有着一定的临床诊断指标的要求,想要得到赔付也并不容易。
虽然防疫政策放开后,这些产品的确会面临一定的理赔激增,但在目前医疗资源面临挤兑的情况下,本人们身就很艰难的就医问诊。特别是普通症状以下基本上不可能得到医院的诊断和证明,保险公司其实仍处在“稳赢”的局面。
实际上,之前购买过相关“新冠险”,在防疫调整后试图理赔的用户,便很多都被卡在了理赔材料的环节,在如此医疗局面中,用户必须排长队、做检查,结果也很可能因为指标达不到标准,甚至是核酸点取消后没有地方提供核酸证明,或是要提供医院几乎不可能开具的还有具体CT值的核酸报告,而顶着不适的身体白忙活一场。
这些光看起来,都足以让人血压飙升,退避三舍,而薅到保险公司羊毛,甚至像之前“航意险”那样让保险公司大出血的机会更是基本为零。
那么,让如此行业性地下架“新冠险”,到底还有什么难以启齿又不得不做的理由呢?
也许,险企真正担心的也许并不是赔付过高,而正是自己的“不赔”,尤其很多产品当初上架的时候都打着新冠保障的旗号,在理赔时又能名正言顺、合法合规地拒赔。
当然,依照条款、合同及约定进行保险销售与服务,本身是行业市场运作正常而健康的表现,但很多行业主体在经营展业中,仍然习惯性地进行产品炒作,盲目夸大甚至歪曲产品的某些功能和意义,使客户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便购买了产品,使得误导销售始终成为困扰行业发展、影响行业形象的重要问题。
可以说,在之前对于新旧重疾切换、产品定价利率变化等的众多炒作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就像很多“新冠险”产品,平台和险企都以突出的新冠相关保障吸引用户投保,甚至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后,还有平台借停售来推广营销。
而产品的具体条款繁琐而细微,对于条款的认定和解释更是不便查询、理解,乃至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并且解释权还在险企一方,这势必出现用户对于产品的认知、期望,会与实际应用出现大幅度的偏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如果这些产品不下架,更可能的情况是海量接踵而至的消费纠纷与投诉,在产品“赔穿”之前,公司的运营服务就将被彻底击穿。
而届时摆在险企面前的,不仅是自身名声的又一次社会拷打,还会让看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家险企专业立足的风险经营能力是多么的脆弱。
回顾疫情三年,尽管险企多喊过保障防疫、支持复工复产,但大多数举措都是具有行政色彩的保险捐赠甚至公益服务。
能留在人民与社会记忆中的,不外乎是从扎堆为不幸去世的某位医生捐险赔付开始的,理赔款据称达到千万级;
后来又出了红极一时,又在封控政策出现迅速销声匿迹的隔离险;
当然也包括这一次下架的“新冠险”……
偏偏这些,还都是跟保险行业的保障专业性,密切相关。
联想多年来行业不断提及的人们的保险保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和不断吐槽的“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老梗,这次的“新冠险”着实又以自黑的姿态,贡献了一个全新的段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