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建行旗下两家险企人事齐调整。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财险”)迎来“70后”临时负责人,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人寿”)“60后”老将辞任董事长。从业绩表现看,“建行系”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发展并不均衡,与建信人寿近年来连年盈利不同的是,建信财险自成立以来,2021年刚刚摆脱亏损局面。
从业务发展来看,建信财险第一大险种健康保险承保亏损难题待解。增长难、盈利难,当前财险市场正处于行业转型之际,建信财险如何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保费规模及净利润虽逆势增长,建信人寿部分产品的退保率却居高不下,该公司背靠股东银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银保渠道发展业务?
两险企齐遇人事变动
“建行系”两家保险公司在短时间内再次同时出现重磅人事变动。
2023年1月6日,建信财险公告称,2022年12月28日,建信财险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聘任罗晶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的议案。根据有关规定,罗晶担任该公司临时负责人的任职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罗晶自2022年12月28日起就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还有另一起重磅人事变动。建信财险2023年1月6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因年龄原因,刘海涛已向该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辞去该公司常务副总裁(主持工作)的职务。
据了解,罗晶自2016年11月至今出任建信财险副总裁,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其履历发现,“建行系”的人事任命自然离不开建行的输送。罗晶自1997年7月加入建行,曾工作于多个岗位,先后担任总行部门高级经理、处长、副总经理。
罗晶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距离原总裁离任的时间已接近两年。2021年4月,建信财险公告显示,因工作调动,总裁张华清提出辞呈,辞去该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
早在罗晶出任建信财险临时负责人的前几天,建信人寿也迎来人事变动。2022年12月30日,建信人寿公告称,谢瑞平因工作安排,于近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辞去该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书面辞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谢瑞平的辞任自辞呈送达该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建行系”险企脚前脚后出现人事变动的情况在2021年便出现过。2021年,建信人寿迎“70后”女将丁慧,建信财险总裁张华清因工作调动辞职。而根据此次人事变动,“建行系”财险、寿险公司高管“一来一去”,建信财险则迎来“70后”临时负责人,建信人寿为“60后”老将辞职。
对于上述人事变动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建信财险、建信人寿发函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财险首度盈利,仍面临承保亏损难题
从建信财险的发展来看,在财险业车险领域的生存挤压及非车业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建信财险开业五年实现盈利。2019年和2020年,该公司分别亏损0.98亿元、0.74亿元,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94.2万元、74.87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建信财险非车险业务占比较大。2016年成立时,建信财险只开展了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随着险种的丰富,2017年,健康保险便成为该公司保费收入第一大险种。
大型财险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规模优势,使得在产品同质化下成本更低,“马太效应”因此加剧,承保利润进一步向头部财险公司集中。从业务发展来看,建信财险2019—2021年保费收入第一大险种健康保险均承保亏损。该公司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4亿元、1.9亿元、2.32亿元,三年间,该险种分别承保亏损0.53亿元、0.59亿元、0.27亿元。
综合成本率这一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不可忽视,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建信财险综合成本率表现几何?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8.4%。在业内人士看来,控费能力是影响行业利润增长原因之一,也可能会成为未来财产险公司竞争力的博弈点。
而财险公司发力非车险业务、聚焦差异化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相关业务领域的专业人才不足,其次是业务建设和发展业务渠道方面的困难。因此,该业内人士认为,财险公司的业务经营朝全面的精细化管理方向努力,才可能实现更好的经营局面。如非车险业务要找准擅长领域精耕细作,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财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保险经营,精准提升业务经营效率。
对于健康保险连年承保亏损,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建信财险未来应通过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等手段,逐步扭转连年承保亏损的颓势。宋清辉也认为,银行系财险公司应充分依托银行资源,进行差异化发展,这也是其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保障。
根据官网信息,建信财险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渠道布局、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方面突出银行系保险公司特色,通过零售优先、科技赋能、人才兴司三大引擎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公司高质高效发展。
从产品创新层面,建信财险围绕新市民“住房保障、财产安全”设计了“租房保”专属产品。包括住房承租人责任险和押金损失险两款产品,主要目的是解决新市民在租房过程中,因意外或过失导致的房屋内财产损失,或者是因特殊原因提前退租导致的押金损失。
寿险增收增利,产品退保率待压降
放眼行业,2021年在寿险业承压的背景下,银行系寿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建信人寿也不例外。
近年来建信人寿增收又增利。2019—2021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7.42亿元、433.29亿元、483.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60%、45.68%、11.70%。从净利规模来看,该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7.57亿元、8.56亿元、11.88亿元。不过,2022年能否延续增利态势成了问号,2022年前三季度建信人寿净亏损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费规模及净利润逆势增长的同时,建信人寿也出现了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根据建信人寿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22年三季度建信人寿的综合退保率达到5.83%,较上一季度上升1.55个百分点,三季度,退保率前三的保险产品被年金险占据。具体而言,龙生福瑞4号年金保险(分红型)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退保率最高,达到了77.74%,累计退保规模5.8亿元。而龙耀新无双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前三季度累计退保规模达到了85.33亿元,年度累计退保率为76.05%。
北京商报记者就退保率相关问题向建信人寿发函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有业内人士指出,退保金如果大幅增长或退保金额居高不下会在当期给保险公司带来流动性压力,从长远看会给公司后续的盈利带来压力。也有保险从业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出现退保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还要考虑防止高端客户被“撬走”。
对于如何降低一款保险的退保率,除了深入剖析客户需求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表示,客户关系管理应该是最主要的工程,例如,基于社交渠道的客户服务与沟通工具,如微信群与朋友圈管理助手,助力代理人高效沟通;加强触达;打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与客户服务的时空限制,使保险公司可以更快速、更全面地响应客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优化服务质量。
根据建信人寿官网信息,该公司积极推动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在寿险业市场化改革和银保深度合作等方面大胆探索。据了解,2022年,建信人寿“新一代”保险业务系统已正式上线。该系统是采用银行业与保险业通用架构和技术规范,由保险公司与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发的保险业务系统。
银行系寿险公司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股东优势?在业内人士看来,银保渠道资源是银行系险企的天然优势,一家银行系寿险公司集中精力做好银行渠道的深耕,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该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系寿险公司布局渠道转型,可以与股东方银行合作加强客户分析,挖掘更多的优质客户并做好客户细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保障需求与投资需求,同时,在当前投资风险较大的背景下更注重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开发与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