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诸如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的管理岗位变动,在任何企业都属于正常的调整范畴,但如果在一个行业中这类重要人事更替频繁而持续地发生,可能本身也说明、印证了很多问题。
结合非上市险企在前些日子公布的2022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以及市场上的公开消息与公告,据《今日保》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又有17家寿险公司及31家财险公司更换了董事长及总经理,再现大规模的换帅浪潮。除此之外,行业中还有约50家险企董事长或总经理职位空缺,这也意味着密集的人事调整在2023年仍未是退潮的时候。
理论上,每一次高层人事变动,其背后必定伴随着更加广泛的班子成员调整,以及险企发展战略、业务模式的变化,也成为一个人们观察险企、行业的窗口。在绝大多数时候,这种调整,本身也以公司的良性经营与走上发展正轨为根本目的,只不过,当重要人事变动频繁发生,甚至已经成为行业一种常态之时,必然伴随着战略上的摇摆乃至业绩上的波动。
特别是自行业转型启动以来,叠加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影响,行业与市场的种种经营压力与挑战可以说在2022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所有险企与管理者面临着都是几十年从未遇到过的局面,以往经验与模式的边际效用急速递减,叠加一众中小公司本身股权结构的脆弱与经营基础的薄弱,都让曾经的“换帅如换刀”,成为了流水席与走马灯的循环。
当然,这么多年来,大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1
-Insurance Today-
6大头部及其子公司变阵
制度化底蕴维系整体稳健
不过,对于保险业的巨头险企来说,高层的人事调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制度,特别是在董事长、总经理这种最为重要的层级岗位上更替也较行业来说更谨慎而规范,确保了一定时期内的战略一致性与持续发展、长期经营的稳定性,这也成为头部险企们一种重要的经营底蕴。就在2022年,国寿、人保、平安、太保、新华及太平等六大保险巨头的产、寿险子公司都出现了重量级人事变动。
国寿集团及旗下寿险、财险子公司都经历了将帅人事调整,在2022年执掌国寿集团的白涛亲自领衔国寿寿险,担任董事长,赵鹏就任总裁,国寿财险则由集团总裁蔡希良掌舵,从整个集团层面完成了高管层“大换届”。
新华保险(601336)将帅齐换,新任董事长李全与总裁张泓就位后,如何改善这家老牌巨头在2022年面临的新业务价值与利润状况,也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人保寿险、平安产险、太平财险、太平洋(601099)产险同样有高管履新。其中,人保寿险的董事长与总裁职务都在这一年由集团高层亲自坐镇,被业界视为人保寿险“湘江突围”战略的快步疾行。毕竟无论是在寿险头部行列还是在人保系统之中,人保寿险都需要进一步释放优势、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真正展现出自身价值与在系统、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总体而言,头部险企的高管人事调整更多源于国企领导班子正常的任期换届,以及集团整体的战略安排。尽管现实经营压力同样不小,但自身的实力基础与制度化的保障,都让巨头们保持着较为平稳的节奏和步伐。
2
-Insurance Today-
17家中小寿险公司换帅
行业性亏损再度考验险企耐心?
2022年,中小寿险公司董事长一职发生人员变动的共有8家,总经理一职发生人员更替的则有10家,其中和谐健康在一年中同时更换了董事长与总经理。虽然从数量上看似乎并不算离谱,但结合一众正在路上的股权转让及增资运作,也意味着这人事变化仍将频繁。
特别是据2022年非上市险企们的偿付能力报告统计,如不考虑处于巨头之列的泰康人寿,那么中小险企实际在这一年已经面临着超过90亿的亏损局面。这无疑更加考验股东对于公司及管理层的耐心。
当然,股权变动通常是中小险企高层“换血”常见的原因。
比如,业内首家合资转外资的寿险公司中德安联,在2021年11月中方股东中信信托将其持有的49%股权转让给外资股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后,中德安联正式转为外资险企,于2022年9月完成人事调整,原中方股东董事全部退出,来自“安联系”的副董事长阿努莎·塔夫拉吉接替蔡成维担任董事长。
和谐健康继2019年被大连福佳集团收购后,在2022年也首次敲定了空缺近三年的董事长人选,赵建新正式担任了和谐健康董事长。此前,这家公司一直由实控人王义政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年5月,和谐健康还正式任命沈喆颋为总经理。
一些较有实力的中型寿险公司,也在换帅之后出现了实质性的战略转型动作。
继中邮人寿首个市场化招募的总经理在2021年就任后,2022年也进行了董事长位置的调整,并且随着韩广岳正式担任董事长,中邮人寿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价值能力全面提升,而且类个险经营、银保多渠道合作以及健康险销售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以市场化手段强化数字化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方面也在持续落地之中。
结束了自身历史阶段、走向新发展时期的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也在这一年分别确立了赵松来和李源为各自的新任总经理,两家老牌寿险公司的未来发展走向自然也一直受到业内外的关注。
而更多的中小公司则是基于资本金的压力,在保费结构的扩张与收缩中反复徘徊,而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跟换不换帅关系不大了。
3
-Insurance Today-
31家中小财险公司帅位更替
盈利难掩普遍性动荡
2022年,比起寿险业近乎惨淡的业绩,财险业的日子看上去好过不少。据对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统计,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2022年净利润达69.9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8.92%,不少公司更是实现了保费规模与利润的双涨,特别是一些小公司都有拿得出手的数据表现。
然而经过梳理不难发现,2022年,中小财险公司换帅仍旧多于寿险。尽管市场表现回暖,但这一年保费和利润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车险对综改环境的进一步适应与较低出险率,进而在经营数据上出现的反弹。而财险市场的“马太效应”仍在不断加剧,中小险企的经营压力和局面,其实也并未有实质上的转变。
其中典型者如更换了总经理的合众财险和新董事长履职的泰山财险。
根据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合众财险2022年度净亏损0.92亿元,成立8年来累亏已达4.47亿元。泰山财险2021年由盈转亏,2022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全年净亏损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4.57%,投资收益率-0.09%,综合投资收益率-0.75%,经营状况难言乐观。
同样也有因股权结构复杂而高管不断变动者。
在当年4月正式完成总经理更替的亚太财险虽然在2022年实现盈利,不过其业绩也因这些年的股权变化而波动不已,甚至呈现出一种循环的势头。
一些巨头之外的财险第二梯队出现重要人事变动。
中华联合董事长完成换届,高兴华接替徐斌出任新一任董事长。而前人保名将华山则正式加盟同属第二梯队的阳光财险,担任总经理。不过这类公司,在经营表现上也明显更加稳定。
2022年,两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及泰康在线也都迎来新总经理上任,凭借着特色经营,两家公司也都已进入较为平稳的盈利周期,虽然距离探索出一条属于互联网保险的高效增长路径还有些遥远,但比起其他中小财险公司的境遇来说,他们在差异化的经营上,已经在走出自己的道路。
4
-Insurance Today-
约50家险企空缺董事长或总经理
是无人可用还是有没有都一样
据《今日保》不完全统计,2022年险企董事长职位空缺的共有21家公司,而总经理职位空缺的公司则达到28家。相比于2021年度,总经理空缺从44家减少为28家,有所缓解,董事长的缺位则从6家涨到21家。
部分险企在董事长空缺后,由董事会其他成员主持工作,如弘康人寿、中银三星、汇丰人寿、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国元农险、恒邦财险等;部分险企总经理缺位,则由临时负责人或副总经理主管日常经营,如信泰人寿、财信吉祥、小康人寿、君龙人寿、中韩人寿、安华农险、都邦财险等。
更加复杂的情况则出现在部分董事长与总经理双双缺位的险企中,如华汇人寿、三峡人寿、百年人寿、海峡金桥、富德财险、安心财险等。其中的三峡人寿、海峡金桥、富德财险和安心财险更是既无拟任人选,也未指定临时负责人。
相较于主持实际经营的总经理,险企董事长大多由股东方的人员担任,本身的职责不需要非常严格与专业的行业经历。而在这一年中,董事长空缺数量的增加,或许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小险企股东方、投资人的信心与预期。
保险行业本身持续投入多、回报周期长,加上利率与市场等因素,都将考验一家公司的上层定力与坚持。尤其在大多数中小公司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在实践中仍然模糊,在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作为所有者利益代表的董事长还是对实际经营负责的总经理,都会越来越知难而退。
事实上,也有行业资深高管公开在文章中表示,部分险企总经理与董事长的职责和权限界限不清,而且总经理更换频繁,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只不过,在当前的局面,如果改变不了经营状况,其实很难说是哪一方的责任更大。如果大家都要靠大环境的利好和风口来粉饰自身能力的话,那的确是用谁都一样。
毕竟曾经锦上添花的水平再高,也对力挽狂澜毫无帮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