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是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重要内容,是分析可疑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对有效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民银行监管指导下,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严格对标对表执行,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在日常的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中,部分金融机构一定程度还存在整体有效性不足、科学判断标准缺乏、风险等级划分不精准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某县农村商业银行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不足认真剖析、提出对策和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基本情况
某县农村商业银行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分类管理,是依托省联社的操作规程及系统建设,按照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客户为单位评估并确定洗钱和恐怖融资等级,根据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和控制措施。等级划分是以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五个等级。评级方法是采用系统初评为辅,人工复评为主的评级模式,综合运用权重法和五级分类法,从风险模型得分和触发的敏感指标两个维度综合计量、评估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等级,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分类成效较好。
二、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重视程度不太够,主动意识不太强
农村商业银行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由各营业网点柜员(反洗钱兼职)完成,较高风险等级的客户需反洗钱办公室进行审核。一是部分基层网点柜员年龄偏大,基础学历较低,掌握反洗钱理论知识不深入,对反洗钱信息敏感性不强;二是网点日常工作较饱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点人员工作的效能;三是客户数量庞大,每日网点需完成的评级待处理任务数较多,网点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评级工作,导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质效不高。
(二)尽职调查方式单一,信息来源渠道少
客户身份识别作为客户风险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其执行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风险等级评定的结果是否有效。农村商业银行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初次识别、持续识别、重新识别,以及加强型尽职调查时,主要来源于客户提供的资料,其次通过人员问询、客户回访、实地查访、网络信息查验等方式,较难全面、真实、完整的收集到客户信息,甚至对客户部分身份信息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从而难以达到全面、系统、动态的掌握客户相关信息,导致不能准确、及时划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
(三)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不够精准
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不准确,不利于确定最适当的客户尽职调查和可疑交易监测实施程度及频率,影响反洗钱工作质效。一是网点柜员对客户的尽职调查,部分停留在对客户提供资料的“形式审查”上,对客户经营范围、经营规模、财务状况、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等“实质性审查”未开展或未有效开展,对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准确性存在不足;二是网点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复评依赖于系统初评,部分直接使用初评结论,缺乏人工分析判断,造成系统划分的风险等级不能全面地反应客户的实际风险情况;三是网点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复评人工分析判断力度不足,未全面综合的对其进行分析,或无法联系到客户,从而降低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实效。
(四)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系统功能存在不足
一是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系统开发和优化不足,更新速度跟不上反洗钱工作的发展速度,导致无法高效管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二是缺少专门的反洗钱客户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导致无法跨机构、跨行业的了解客户信息;三是评级系统不能采集全部业务系统的信息及外部系统的信息,未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采集各业务系统的客户身份信息,不利于及时、准确的对客户洗钱风险评级。
(五)客户尽职调查时效性滞后
在实际业务中,尤其是在面临严峻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形式下,涉嫌电信诈骗案件的可疑账户往往具有交易发生期间短、资金留存时间短、资金快进快出等特征,当触发可疑交易模型或已通报账户涉案,才进行调高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并限制账户交易,管控措施实际发生在涉嫌可疑账户或涉案账户已弃用或注销后,导致强化尽职调查措施失去了价值。
(六)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运用率不高
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对调高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了加强型尽职调查、限制交易等措施,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仅同步于核心系统,其他业务部门及其他业务系统不能获取,难以运用到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结果,不利于网点开展日常管理。
三、强化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保障,提高反洗钱工作质效
一是不断增强洗钱风险管理意识,把反洗钱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和内部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是持续提高责任意识,两会一层高度重视反洗钱基础工作,充分评估和掌握本行的洗钱风险和防控水平,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三是持续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委员会;四是增强各部门、各机构协作配合,共同担负起反洗钱工作主体责任,夯实反洗钱基础工作,提高反洗钱工作质效。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明确受训人员,使培训人员覆盖面全,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反洗钱岗位人员和业务部门相关人员、新员工纳入反洗钱培训;二是结合本行风险管理策略、洗钱和恐怖融资自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自身客户群体、业务种类、风险偏好等,将具体业务与内部风险管控相结合,制定差异化培训措施及内容,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置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频率,进行差异化培训;三是通过邀请人民银行老师、参加上级部门培训、自主开展培训、委托第三方、自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通过不断培训,强化队伍建设,为反洗钱工作带来内生动力,又通过测试、考核,倒逼反洗钱工作队伍主动固化责任意识。
(三)持续加强监督考核
一是不断完善反洗钱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将客户洗钱风险评级完成率、准确情况、客户身份识别纳入日常及年度综合考核;二是反洗钱办公室加强以业务指导、日常督导、风险提示、专项检查、工作通报等方式,提高全行反洗钱工作质效;三是审计部门将客户洗钱等级评定纳入反洗钱审计任务,切实提升整改工作成效和反洗钱合规管理水平。
(四)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根据人民银行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并结合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系统及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分类管理实施细则。设置合理的客户洗钱等级划分程序,确保客户洗钱评级全流程易操作,使每名反洗钱人员清楚自己具体的工作环节、注意事项、工作目的等。
(五)不断优化客户洗钱评级系统
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搭建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公安、检察、法院、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确保保密的情况下,实现信息互通,便于快捷、高效的获取客户信息,提升对客户尽职调查工作效率,提高客户评级准确率;二是不断优化指标体系,不断优化客户风险模型和触发敏感指标中每一项风险要素的指标评分和权重,利用系统提高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初评准确率。
(六)设置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定期开展客户动态复核、异常排查,对发现客户存在工商登记已注销、交易异常、客户信息变更等情况及时开展重新识别并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二是对客户进行持续身份识别工作,对到期重评、重要身份信息变更、被司法机关调查、涉及可疑交易报告、被纳入反洗钱相关风险名单、被权威媒体负面报道等,尽量利用可利用的途径开展尽职调查,根据客户最新信息,动态调整客户风险等级,合理划分客户风险等级。
(七)多维度、全方位强化客户尽职调查
一是通过分析客户交易记录;通过客户的亲朋好友、单位或社区负责人等侧面了解;利用互联网等通过信息平台搜索信息;委托其他行社或中介机构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利用商业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开展尽职调查;二是引进先进的客户调查工具,通过第三方平台取数、查验,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着重实地调查,多渠道全面收集、了解客户信息,拓宽客户尽职调查的宽度和深度,提升质效。
(八)提高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运用
一是为客户开立账户、手机银行、产品营销时,主动多方面了解客户相关信息,运用客户的洗钱风险等级,并结合账户分类分级管理相关制度,在提高账户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账户交易频率及额度,动态调整账户非柜面交易限额;二是对于中风险及以下的客户,采取简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合理的交易规模内,适度降低持续客户身份识别的频率和强度,适度降低交易监测的频率和强度;对于中高风险及以上的客户,强化风险控制措施,了解客户资金来源及财富来源;了解资金用途及运营情况;了解客户实际控制人及实际受益人;充分结合客户特性、交易目的、交易性质等综合分析,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发现涉嫌可疑交易的,及时报送可疑交易报告、限制交易等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三是在确保反洗钱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加大信息共享,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标识在各业务各环节中,随时提示工作人员关注客户交易及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身份识别和风险防范措施,防范潜在的洗钱风险。
(九)强化反洗钱宣传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反洗钱相关知识宣传,通过网点柜面、集中宣传、外拓宣传等多种方式,以知识宣讲、现场答疑、宣传折页、视频播放、微信公众号及朋友圈等形式持续开展宣传,切实提高社会公众自主意识,特别要对办理业务的客户做好解释劝导工作,使其客户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并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身份信息,从源头上避免客户不提供或提供虚假身份信息的情况,增强反洗钱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共同防范洗钱风险。
(中江农商银行 秦洁)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