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新引进的全自动灌溉系统正高效运转,清澈的水流精准滴灌在一株株嫩绿的蔬菜苗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笔100万元的贷款真是雪中送炭!第一时间解决了我们购买新种子和有机肥料的资金需求。”杭州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总看着长势喜人的苗圃,满脸喜悦地说道。
农企融资遇难题 轻资产成“拦路虎”
2024年7月,这家专业从事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的企业还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发愁。公司成立于2018年,多年来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种植的蔬菜和水果供应杭州本地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公司计划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却遇到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余总算了一笔账:购买新种子、有机肥料以及支付人工费用,至少需要100万元。“我们的资金都投入到土地和设备上了,短时间内要拿出这么多现金,确实很困难。”像许多农业企业一样,该企业面临着“轻资产、融资难”的困境。他们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传统的银行贷款路径走不通。
授信“量体裁衣” 破解“过桥”困局
针对企业轻资产痛点,民泰银行杭州萧山支行“量体裁衣”,充分运用该行“家庭资产池模型”评估方式,综合考虑了企业名下的不动产、生产设备、存货等资产,解决了农业企业贷款缺乏抵押物的问题。同时,该行启动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100万类信用及时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
2025年6月,民泰银行客户经理在贷后回访中了解到,受市场回款周期影响,余总的回笼资金还没到账。“眼看着你们民泰的贷款快要到期了,我很焦虑,正在考虑找过桥资金”,余总坦言。
在获悉企业的困境后,民泰银行杭州萧山支行支行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经调查企业购销合同、经营流水、用电用水情况结合过去一年企业还款情况,证实该企业经营稳定、信用记录优良,综合评估后完全符合 “无还本续贷”要求,于是支行再次开辟绿色通道,在企业不用归还贷款本金的情况下,100万元“无还本续贷”资金再次顺利通过审批,免去企业寻求“过桥资金”的巨大资金成本。
特色“续航模式” 为“新农人”“撑腰”
余总是个85后,从事农业生产是父辈的传承,更是对传统农企的转型升级。在“新农人”这条路上,艰辛与快乐并存。民泰银行的两次纾困,让余总感慨颇深:“关键时候还得靠民泰,患难见真情!”近来,民泰银行结合多年服务小微的经验,提炼出特色“续航模式”,通过大数据运用,结合一线业务员的脚踏实地,实现“数据网+人情网”的风控,践行“能提前做的不现场做,能现场做完的不回来做”,让客户切实体验“一次都不用跑”,切实帮助像余总这样的“新农人”和小微企业主获得贷款资金的同时也节省资金周转成本,民泰银行的全流程“陪伴式”服务,让“创业路”不再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