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市场走势一扫开年以来的持续低迷,迎来一轮反弹,很多基民朋友猛然发现持有的基金已经打了一个“翻身仗”,实现了回本。
当亏损了一段时间的基金实现“回本”,到底该“见好就收”,还是“继续坚持”?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回本”后,会有“马上赎回”的冲动?
可能是因为“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
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令人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2.5倍。
基于以上的心理,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并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展望理论发现-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时,是希望风险规避的;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有风险喜好的;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简而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继续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将现在的价格与成本价相比,将买入成本作为衡量基金盈亏的“锚”,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理性人应当“向前看”,根据未来的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
怎样做到“向前看”?
如何判断回本的基金是否需要赎回?
两大标准权衡一下:
01
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
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我们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有些新入场的基民或许不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盲目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是最好的老师,经历过市场的波动,大家应该都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认为目前持仓的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度减仓,或者调整自己的持仓。如果产品风险等级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或许可以先别急着赎回。
02
产品本身的投资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人买基金的初心绝不是为了“回本”,是为了获得长期收益。
基金长期收益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呢?①产品所投标的是否优质;②赛道是否有前景;③基金经理是否有实现长期可持续业绩的能力。
如果构成基金长期收益的要素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仅仅因为基金回到最初的成本或者略有浮盈就赎回了基金,那么投资交易或许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陪跑。
最后,送大家一句巴菲特的名言:
“资本市场是财富再分配系统,它将金钱从没有耐心的人转移到富有耐心的人手里。”
希望未来,大家对待产品、对待投资、对待自己,都能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