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保险 > 保险产品

国内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试水”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2019-11-08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中,保险占据重要位置。近日,国内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落地,再度引发对湾区保险业联通的关注。专家表示,保险业互联互通将有助于促进港澳保险业务交流及人才的流动,倒逼内地保险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快两地保险业发展。

11月6-7日,由亚洲保险评论主办的“2019保险业交流洽谈年会”在上海举行。在一系列保险话题中,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机遇成为与会人士比较关注的话题。

广州湾区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红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要素流动限制的挑战:人流,城市之间的“通关”,内地人才在香港工作受到签证配额限制;资金流,货币不同、外汇管制;信息流,媒体使用(方言)、资讯获取渠道不同,缺少交流通道。

朱红意指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保险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同时,开展跨境保险服务,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朱红意表示,保险业互联互通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平台、聚生态、通数据、生价值”。“如‘聚生态’,即围绕车险产品、医疗保险产品创新三地保险供应商的产品展示生态,围绕港澳保单的内地客户建立数据通联生态。”朱红意说,“保险业互联互通将有助于促进港澳保险业务交流及人才的流动,倒逼内地保险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快两地保险业发展,并促进监管水平的国际化提升。支持香港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内地市场的活跃度,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互联互通已迈出坚实的一步。11月5日,太平人寿在广东推出国内第一款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保险产品——“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医疗保险”。该产品以加速资源融合和提升消费体验为入口,不仅打通了境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还实现了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发挥了保险业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借鉴香港医疗保险产品高保额对客户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共享医疗保险”的年保障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而保费最低还不到千元。该产品虽然是一款一年期产品,但自动续保,无论客户的健康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或投保后是否发生理赔,都依然享有续保权益,最高可至70周岁(被保险人年龄超过70周岁或产品统一停售除外)。同时,该产品在跨境医疗资源上优势突出,在保障范围内,客户不仅可以在境内获享北上广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还可选择到香港指定私立医院接受治疗(覆盖6种重症)。此外,客户还能享受直付的便利,对于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客户不用自己掏钱支付。

“与车险相比,人身险尤其是健康险更方便操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车辆的左右舵以及相关牌照的切换比较复杂。而三地医院看诊情况有很多共通之处,基本都是市场化的。在首款产品入市后,三地未来可能有保险互联互通的创新举措出台。

王国军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借助互联网平台,国内医疗险产品创新不断,已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运作方式比较成熟。因此,以医疗保险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试水”是比较恰当的。“为了吸引湾区内投保人的兴趣,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形态有利于推广。”王国军称。

不过,朱红意也强调,要想实现粤港澳三地保险互联互通,还需解决多个问题,包括保险监管,如在经营许可(内地支持港澳服务)、业务许可、经营活动管理等方面需要调整;同时,从央行层面看,也需要进行外汇管制的突破和FT账户的创新等。

(文章来源:上海金融报)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