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融资类信托规模压降,保险资金投资的信托计划去年首次出现下降。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1年末,参与调研的194家保险公司所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4119亿元,同比减少2337.2亿元,首次出现存量规模同比负增长。
受访的保险资管人士称,信托在压降过程中供给减少,符合险资风控要求的优质信托项目更少,导致去年双方的投资合作非常少,因此规模出现下降。不过,今年以来,情况已经有了一些改观。
首次负增长
信托计划近些年是保险资金配置的一类主要金融产品,显著高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险资对信托计划的配置规模甚至高于由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
不过,趋势在去年出现一些“波动”。去年,随着融资类信托规模压降,保险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增速大幅下降。
据近日发行的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自2012年末保险资金放开投资信托计划以来,配置规模从294亿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16457亿元,增长了约56倍。
而2021年首次出现了存量规模同比负增长,年末规模为14119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4.2%,同比下降17.74个百分点,且2020年相比2019年增速已下降了22.05个百分点。
不过,信托计划配置规模仍高于债权投资计划。2021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的债权投资计划规模为12270亿元,同比增加1695.14亿元。
一家头部保险资管公司金融产品投资业务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保险投资信托计划比以前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监管压降融资类信托额度,信托产品供给减少,符合险资风控要求的优质项目更少;另一方面,地产信托近年出现违约,保险投资信托更加谨慎。相较之下险资主要增加投资保险债权计划。
不过,在另一保险资管公司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看来,今年以来保险与信托合作的情况好于去年。
他表示,从信托的角度来说,前两年在压降过程中,信托公司会倾向于把额度有限的融资类信托用于管理费收入高的项目,但这些项目险资往往不能投资。今年看到的现象是,在陆续清算一些信托产品后,信托公司也倾向于把额度转向高信用低风险的项目。因此从市场上看,符合险资投资标准的信托产品供给增多,“双方又能合作了”。
引导压缩非标比例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近年面临趋严的监管环境,包括加强穿透、压缩非标资产比例等。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投资人士表示,自2018年资管新规后,“非标转标”是主趋势,各个监管部门也在陆续作出相关规定,保险监管也不例外。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长钱短配”问题,同时进一步压缩非标资产比例。
此前,银保监会2021年12月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已有明确的压降非标比例的内容。其中包括,修订《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关于“大类资产监管比例”的规定,在“不动产类”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监管比例中,都增加对“非标”的限额。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即归于保险资金投资的“其他金融资产”类别中。监管对此的要求,在原来的“投资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基础上,增加“其中,未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的资产,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
不过,据保险投资人士表示,监管引导压降非标投资比例是大的方向,目前看由于险资的非标配比大多未达到上限,因此实际中尚未感受到调低非标限额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