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同方全球人寿联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研究中心共同举办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于云端举行。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对报告进行解读。他表示,2022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7,反映了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情况的平均水平。整体而言,我国居民对退休准备的意识和认知较高,但在退休准备的落实和措施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图片来源: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
中国居民有退休准备意识却缺乏行动
陈秉正指出,2022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7,明显低于2021年计算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来源于样本特点的差异。本次调研样本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低于往年,但更符合中国居民的整体情况。以收入水平为例,本次调研受访者个人税前年收入的均值为9.2万元,与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相近,是2021年受访者收入均值的约50%,相较2021年更能反映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情况的平均水平。
为了科学分析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情况,本次调研选取了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6个维度,并分别赋以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计算得出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为0-10,数值越大意味着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数值8-10为高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非常充分;数值6-8为中等退休准备指数,表明已经有了一定的退休准备,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低于6为低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在6个指标中,受访者在退休准备认识方面指数较高,其中,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3个指数均在6以上;但在退休准备行动方面的几个指数都较低。其中,退休计划完善度和退休储蓄充分度指数仅为4.19和4.44,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指数为5.35。这说明我国居民对退休准备的意识和认知较高,但在退休准备的落实和措施方面存在不足。”陈秉正解释称。
(图片来源: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年轻群体对新兴养老方式接受度提升
在退休准备行动不足的背景下,退休准备较为充分的受访者具有怎样的特征?陈秉正介绍,高退休准备指数人群具有较为年长、已婚且有子女、身心健康、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高个人收入与家庭收入等特征。
从不同地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看,各参与调研省份的退休准备指数排名较2021年有明显变化。西部地区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指数排名下降明显,东部地区排名则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退休准备是否充分受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
“本次调研对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退休财务规划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就退休生活的愿景和预期看,2022年中国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较为保守。”陈秉正说,在退休年龄预期上,受访者希望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8.6岁,青年群体表现出希望提早退休的倾向,而高学历人士普遍期待更晚退休;在养老方式偏好上,大部分受访者还是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年轻群体对社会机构养老、商业机构养老等新兴养老方式接受度有所提升;在退休信心上,多数居民在疫情过后有所降低,年轻人、中年人比老年人下降更多;在退休生活品质上,受访者最注重的是完善的医疗服务、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以及能够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注意到,往年不少受访者看重的退休生活品质是可以在退休后有更多机会去旅游、学习或培养个人爱好等,但今年的受访者更加关注的是退休后的健康问题,医疗服务以及家人陪伴。”陈秉正提到,居民对退休生活的担忧也主要源于健康方面的困扰,其中,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以及无力支付医疗、护理费等巨额支出,是受访者对退休生活最主要的担忧。
就中国居民的退休财务规划看,陈秉正认为:“人们已逐渐脱离完全靠政府来养老的观念。居民在养老规划方面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不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收入,还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具体来看,在退休财务准备动机上,身体出现衰老征兆是居民进行退休规划的最主要原因,减税措施更容易促使居民进行更多储蓄;在退休财务准备方式上,受访者更愿意选择通过有规划的、定期的、定额的储蓄方式实现养老金积累。同时,受访者退休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其次是商业保险,再次是银行储蓄。
“大部分受访者比较理性,意识到退休后个人也要承担部分养老责任。虽然人们退休后的收入仍主要寄希望于政府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但商业保险是除社会保险外最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在陈秉正看来,人们在选择退休准备相关的金融产品时,风险偏好普遍较低,更倾向于商业保险产品,并且希望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与产品配套的养老健康服务。
鼓励居民以年金化方式领取个人养老金
报告分别就“中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态度”“对青年群体的特别分析”以及“新冠疫情对居民退休准备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陈秉正对上述专题研究进行了解读。
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具有政府税收优惠支持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国内正式成立;同年11月,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报告对中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态度进行了调研。陈秉正表示,目前中国居民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还缺乏了解,但普遍持支持态度。当前缴费上限下的优惠力度对我国居民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居民对个人养老金的需求较高,现行缴费上限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方式上,约40%的受访者愿意以年金化的方式在退休后领取个人养老金。相较短期内或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年金化的领取方式更有助于居民进行合理的退休规划,应当鼓励居民以年金化方式领取个人养老金。”陈秉正强调。
同时,本次调研重点对18-35岁的受访者进行了分析。陈秉正指出,年轻群体对预期退休年龄较为乐观,部分认为自己能够提前退休;在未来的养老方式上,尽管年轻群体整体也遵循传统的居家养老,但部分年轻人对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持开放态度;在退休生活的担忧上,年轻群体和整体样本情况类似,主要是对健康问题的担忧,但相较父辈而言,年轻群体对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关注,这可能和当下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关;青年群体生育意愿低下的原因在于生育成本过高,为了提升生育率,陈秉正建议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好的生育福利、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此外,针对新冠疫情对居民退休准备的影响,陈秉正坦言,疫情冲击下,很多受访者工作收入有所下降。面对冲击,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选择减少日常开支,甚至提前动用退休储蓄。尽管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及收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水平保持乐观,多数人对下一代的退休生活仍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