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保险 > 保险要闻

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升级,新增多项禁令指向增额终身寿险

发布时间:2023-01-19

《保险新时代2022》火热抢购中!

近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人身险公司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负面清单”)。

整体来看,2023版负面清单共有90项违规行为“上榜”,相较2022年版负面清单,今年又新增了8条内容。其中多项禁令指向近年来爆红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具体如下:

①在产品条款表述方面,“条款约定可随意变更被保险人,违背保险原理,侵害保单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的内容被新增列入负面清单。

②在产品设计方面,医疗保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包含“被保险人用药时长符合慈善赠药申请条件,但因被保险人未提交相关申请或者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导致慈善赠药申请未通过,或者在慈善赠药申请通过的情况下,因被保险人个人原因未领取慈善赠药而发生的药品费用”等表述,涉嫌加重被保险人义务,也被列入负面清单。

③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6项内容被新增列入负面新单,涉及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产品等都有涉及。

增额终身寿更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其在实际产品设计中常常出现的减保规则不明确、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较公司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均被列入了负面清单。

(六十九)终身寿险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采用的生命表与《中国保监会关于使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的要求不一致。

(七十)增额终身寿险的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较公司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

(七十一)增额终身寿险的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七十二)养老年金产品通过调整降低产品前期的身故利益来贴补增加后期生存给付的利益,并在产品宣传时承诺超定价利率的长期高回报。

(七十三)保险产品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偏离公司投资能力和市场利率趋势,存在定价不足风险。

(七十四)保险产品的附加费用率超过监管规定上限或个别年龄点收益超过定价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爆红,成为一些中小公司和银行系险企的拳头产品。但是,产品热销的同时,增额终身寿曾被监管多次点名。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给增额终身寿险划定三大红线,并要求立即开展专项风险排查工作,发现违背三大红线的产品,须立即停售。也正因如此,市场上掀起一波炒停售热潮,超50余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被停售。

排查红线包括,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可以看到,此次“负面清单”新增内容中有好几条都有体现。。

除了增额终身寿险,2023版“负面清单”新增的相关问题还涉及养老年金产品等。如2023版负面清单列出“养老年金产品通过调整降低产品前期的身故利益来贴补增加后期生存给付的利益,并在产品宣传时承诺超定价利率的长期高回报”这一问题。

当前,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已成为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的对照参考,也是监管部门进行产品报备管理的抓手。

早在2018年,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组织开展了人身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并发布“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2018版),要求险企对照“负面清单”进行自查整改;2019年,银保监会又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通报制度。

在人身险产品问题通报制度的基础上,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机制逐步完善。2021年,银保监会下发2021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相比2018年增加了21条内容;2022年,银保监会再次更新“负面清单”,较2021年增加了9条内容。

银保监会曾表示,将持续从严监管产品,充分发挥产品通报、“负面清单”等机制的长效作用,定期开展产品监管“回头看”,对通报次数多、问题屡查屡犯的公司,采取包括监管约谈、监管问责并公开披露处理结果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持而不息规范公司产品开发管理行为。

附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