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一产一景”楚雄州双柏县产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9-22

  9月20日,“遇见楚雄——中国绿孔雀之乡2023双柏绿孔雀文化季”举办之际,由中青在线、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国际在线、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新金融网、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春城晚报、文旅头条、云南经济日报、民族时报等近20家央省主流媒体组成的媒体团相聚双柏,通过对当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致力多视角报道,全面推介“双柏声音”,让更多的人认识双柏、走进双柏、共享双柏。

  媒体团一行从双柏县城出发,先后前往法脿镇雨龙村、李方村等地,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沪滇协作项目、特色村寨建设及茶旅融合发展等相关情况。

一村一产,茶旅融合走出“新路子”

  立秋刚过,在秋风细雨的洗礼后,法脿镇的茶山变得甚是湿润、格外清新。慢慢升起的云雾从浑厚凝重逐步变得飘逸无比,或如轻纱薄帐,若隐若现、虚幻缥缈;或如沧海腾波,气势磅礴、多姿多彩。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秀美的山水、诗意的情景,才是产茶、品茗的关键。故常有言“茶是有灵性的”,它们总是择名山而居、选好水为邻。

  法脿镇位于双柏县城东南部,坐落于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镇中山寨背靠白竹山、脚踏云盘山,青山环抱、细流常清。“依托当地环境生态好、茶源优,孕育出的白竹山茶有‘深山瑰宝、虎乡珍品’的美誉,并因汤色清绿明亮、香味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在双柏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法脿镇围绕“旅游白竹山、绿色茶银行、热谷经果蔬、传统产业强、集镇特色显、民族文化扬”的发展定位,立足彝族古老的“笙文化”,在锣笙湖半山酒店、雨龙寨等精品民宿、农家乐的带动下,全力打造茶旅融合示范镇,致力围绕基础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贯穿于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形成“茶+观光旅游”“茶+休闲旅游”“茶+研学旅游”“茶+度假旅游”等多种“茶+”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探索“茶旅”“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助推当地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拓宽茶农增收致富路径。

  记者获悉,目前法脿镇有茶园9400亩,有大小茶叶初制所18个,注册茶叶商标15个。2022年产干茶172.2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创造务工收入约700万元。并且,昆明滇池文学社、楚雄马缨花摄影协会、紫溪诗社、大车灯自驾游旅行社等业内外社会团体多次到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白竹山天然风景区等地采风游览,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超400万元。

  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白竹山茶叶,不仅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每位品茗者荡涤心中尘埃,在余香中感受鸟语花香,也为在以茶为媒、以文化为魂中,打好“生态牌”、做活“茶文章”,为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一村一景,一起“看非遗、过舒服日子”

  “头枕白竹山,怀揣月亮湾”。李方村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腹地,是双柏县“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源地,坐落于碧波之畔,掩映于古树群中,静谧清幽、浑然天成。

  听,阵阵锣声从远处传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锣笙表演即将上演。毕摩着盛装在大锣笙传习广场祭祀台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传承人们手拿大锣,步调一致,欢歌载舞……在这里,会不由地放慢脚步,沉醉于彝族歌舞的海洋,享受着视听盛宴。

  媒体团一行来到在村子中央的村史馆里,一系列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为背景的彝族服饰、彝族生产生活器具琳琅满目、陈列其中,还有那大锣笙碑记上的字字句句,诠释的都是文化的源远流长,耐人寻味。

  “李方村积极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全面加强以大锣笙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目前,村里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锣笙’、李方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项、非遗传承人7人。每年村里的大锣队都会到北京、上海、日本、法国等世界多地演出,以此推介非遗文化。”相关负责人介绍。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千年古树下的茶楼碧瓦朱檐,走累了就在石桌歇歇脚,喝上一杯白竹山清泉冲泡的白竹香茗,感受杯中氤氲的茶音和温度。也可听听村中老人讲述古井古树、“仙女赐茶”的传说……在李方村,不仅能感受彝族文化的荟萃,还能体验人间烟火气,过几天悠然自得、不问俗事的“舒服日子”。

  闲步于村里,随处可见茶楼外的红色木质栈道和排列有序的围栏沿路绵延。据当地人介绍,栈道的一侧是2000多年的古树。“傍晚的栈道风景最佳,在这能俯瞰整个李方村,此时的李方村犹如一幅风情长卷,串起无数个彝家村寨和打跳广场,广场的篝火如同夜空的星星点缀其间,自有风韵。”(肖傲 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