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新手父母陷入“天价”母婴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23-12-20

买贵不等于买对

新手父母陷入“天价”母婴消费陷阱

  两个奶瓶标价800多元、一把显示温度的辅食勺售价100多元、婴儿推车甚至狂飙至上万元……近日,“母婴产品消费陷阱”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消费者反映,许多商品只要贴上“母婴”标签,售价就会翻倍。

  新手父母为何总是被商家轻松拿捏?家长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育儿观和消费观?《经济参考报》“新华健康”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新手父母被“收割”

  步前鞋、学前鞋、学步鞋、机能鞋、关键鞋、稳稳鞋……打开购物网站,看着花样繁多的各种“新产品”,山西大同的“宝妈”张萌感到无从下手。“每次都要在社交平台上先查一圈,买双鞋得调研好几天,各家博主说法不一,看得头晕眼花。”

  同时,母婴产品昂贵的价格也让张萌时常陷入焦虑,“宝宝的脚长得很快,但市面上叫得响的品牌学步鞋平均价格都在200元左右,有些品牌甚至卖到500元左右,我一直在思考花几百元买一双只能穿几个月的宝宝鞋到底值不值得。”

  当下,母婴产品打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旗号,让新手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新概念“收割”。

  天津“90后宝妈”李瑞的宝宝刚满1岁半,家里堆满了孩子的各种生活用品,李瑞坦言,很多东西高价买入用了几次便闲置了。

  李瑞向记者展示,光是孩子的辅食勺就有七八把,其中一把配有温度显示屏的勺子售价超过100元,被价格吓到的李瑞还是狠了狠心,给孩子买了“顶配饭勺”。

  “买回来用了两次就闲置了,电子屏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宝宝总不停争抢勺子;还有可以感知温度变色的勺子,没等勺子变色,饭已经凉了。”李瑞无奈地说,“其实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两把价格十多元的普通硅胶勺,母婴产品‘内卷’严重,有些所谓的改良无论实用与否,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

  此外,一些普通商品贴上了“母婴”的“金标签”,价格也会翻倍。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曾就婴儿饮用水和普通饮用水进行对比,指出二者并没有本质差别,国家对于婴儿用水没有制定统一标准。但直至今日,打开购物网站,仍能看到各种品牌推出的婴儿用水,某品牌的婴儿饮用水与普通饮用水身价甚至相差近5倍。

商家搭建营销“信息茧房”

  由洞见研报和民生证券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母婴家电行业深度报告:发轫之始,拥抱育儿新趋势》中的数据显示,“95后”家长每月的母婴产品支出,达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现如今,信息流动快,母婴产品和品牌更加丰富多样,新手父母究竟为何被商家轻松拿捏?

  ——缺乏经验,错把“贵的”当“对的”。面对家里堆积如山的婴儿用品,第一次当妈妈的李瑞表示,“这都是我们不断试错的结果。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产品真的不合适,只能不停更换试用。”

  “由于母婴产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一般要求较高。很多家长初为人父母,没有经验,属于绝对的非专家采购。在家长无法直观辨别商品好坏的情况下,价格这一外显尺度常常被用于衡量商品的优劣。”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强表示,“有些家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哪些是‘对的’。”

  ——救助社交媒体,陷入商家营销的“信息茧房”。记者了解到,在“高标准”“零经验”的情况下,很多家长把社交媒体作为育儿的“百科全书”,不少父母在购买婴幼儿用品时会第一时间查看社交网络上知名母婴博主们的使用情况,再参考各类品牌的对比视频,看似做足了攻略,但其实还是掉入了商家为他们搭建的“信息茧房”。

  一位母婴行业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社交网络上的母婴博主是当前许多母婴品牌广告投放的重点区域,许多母婴博主声称“自用”“好用”的产品,其实只是广告而已,有些所谓的不同品牌的对比视频,也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网络环境传递不健康育儿观念。网络上盛行的“精致育儿”“富养”等部分内容也传递了不健康的育儿观念。“在社交网络的渲染下,好像给孩子买东西就一定要买贵的,过分强调物质的富足,商品的价格与父母的爱划了等号。”北京“宝妈”潘丽说。

  潘丽向记者展示了某社交媒体上的一条婴儿车攻略,上面将不同品牌的婴儿车类比为不同品牌的汽车。“虽然我平时开一辆经济型的轿车,但我花一万多块钱就能让孩子开上‘顶级跑车’,作为家长在消费时很容易被这样的内容影响。”

  “我们都称孩子为‘吞金兽’,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家长晒出一年动辄十几万元的养娃账单,没有经验的宝妈看到这样的内容会理所应当地认为养娃就一定要高消费,仿佛不花那么多钱就会愧对孩子,但其实养育孩子久了就会发现,养娃的支出并没有网络上渲染得那么夸张。”家在天津的二胎“宝妈”齐薇文说。

母婴消费市场亟待健康发展

  针对母婴市场溢价严重、不良营销、消费主义盛行等乱象,专家表示,营造健康的母婴消费市场,还需家长、商家和监管部门多方努力。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育儿观。”杨强建议,家长应该提前了解商品核心信息,在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大多数成熟的母婴产品的质量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不要盲目崇拜名牌、国际品牌和高价位,理性进行选择。

  有些母婴产品材料成本高、生产规范严格,产品价格贵一点也无可厚非。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表示,一些家长对于产品品质、安全性、卫生状况的把控比较严苛,但很多时候父母对于母婴产品的要求并不是出于科学的判断,家长应该转变心态,从安全、实用的角度选购商品。

  面对逐渐走向“高奢消费”的母婴产品市场,专家建议,母婴行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商家应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提高产品品质,形成良性竞争。

  母婴消费市场、母婴食品用品安全等一直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近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原料及生产过程风险开展了“一企一策”质量提升帮扶活动,四川多地对母婴用品店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母婴用品市场规范化、安全化发展。

  “监管部门应持续严厉打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母婴产品,保证母婴产品的安全性,提高家长对于母婴市场的信任感。”张宝义说。(记者 刘奕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