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期货 > 卓创资讯

商品前瞻08:如何看特朗普政策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7-22

  【导读】中长期来看,特朗普政策对油价影响偏空,符合其“压低通胀”诉求:一是地缘风险溢价回吐导致油价下跌,二是供应端增产加剧供应宽松。但其对中东政策可能导致油价阶段性上涨。不过纲领目标不代表完全按此执行,实际效果还需要看届时政策落实程度。

  事件:美国时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现场遇袭,之后一周特朗普支持率显著上升,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选,并表示支持提名副总统哈里斯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原本美国总统选举是在11月,但近一周的变局使得市场提前开始交易“特朗普行情”,多数金融资产的走势预期出现调整。本文将从地缘、供应等多方面探讨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后对原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回顾:上一轮特朗普任职期间原油行情和相关政策

  特朗普于2016年11月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任职期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执政期间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主要表现在减税、强硬贸易政策、加大外交军事布局、放松金融监管方面,并先后宣布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卓创资讯原油(WTI)价格演变图》梳理的特朗普任职期间原油行情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退出《巴黎协定》、多边贸易摩擦升级、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加强限制措施、反对欧佩克及同盟国通过减产而推涨油价的行为、全球卫生事件爆发后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而对市场“大放水”等。

  若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其政策导向如何影响原油市场?

  1.能源政策:美国能源独立计划,提高传统能源供应能力,减少对新能源的投入

  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导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提高美国能源自给自足能力,降低进口依赖,这其中就包括清除奥巴马时期对石油开采相关的限制条例,提高石油和煤炭等资源开采力度,并且反对欧佩克+通过减产来推涨油价。以钻井数量来看(图2),特朗普任职期间新井数量和已开工但未完工井数量总体是增长状态,而拜登任职期间的能源政策偏向于扶持新能源、抑制传统能源,因此钻井数量呈现下降或低位波动状态。尽管因为技术升级而提高了单井产量,使得去年下半年美国原油产量超预期增加,但扩大钻井数量依然是最直接的增产途径。因此,如果特朗普重新当选,预计其对传统能源的扶持将促进美国原油产量加速提升,从而对油价产生利空影响。

  而针对新能源,特朗普政策偏向于减少财政投入,包括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废除《清洁电力计划》等,在2024年7月8日提出的新共和党纲领中,也明确提出了“取消电动汽车补贴”的政策目标。全球对比来看,美国新能源渗透率增长速度远不及欧洲和中国,若取消电动汽车补贴等政策落地,或进一步抑制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推行,汽油仍将在美国交通燃料消耗中占核心地位。

  地缘政策:过去对中东政策围绕着“遏制中东某产油国”,新政策纲领提出恢复欧洲和中东和平

  正如图1所示,特朗普上一段任职期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提出加强限制措施,另外针对南美产油国也提出加大限制措施力度。原本《伊核协议》约定,美国从2016年开始放松对中东某产油国石油的限制措施,不再限制第三国与中东某产油国进行石油方面的合作和交易,但2018年5月开始美国决定逐步恢复之前的限制措施,导致WTI在5月8日-9日间累计涨幅达4美元,重回70美元以上,为2014年底之后的新高。近两年尽管拜登政府内部有声音支持加大对中东某产油国的限制力度,但基于降低通胀的诉求,拜登并未提出实质性的限制措施。若特朗普再度任职,可能还会再次加大对中东某产油国的石油出口等限制措施,抑制其石油产业发展,对油价存在利多影响。

  不过,今年新纲领提出“恢复欧洲和中东和平”,特朗普在7月20日的密歇根州大急流城的竞选会场上再次表示,如果他赢得总统职位,他将在就职典礼之前解决欧洲地缘问题。因此,若特朗普上任,可能大幅缓解地缘问题,油价进一步回吐地缘风险溢价。

  产业政策:贸易保护+制造业回流美国

  特朗普任职期间,和包括欧盟、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均存在贸易摩擦,若再次上任,也有贸易保护升级的可能。制造业回流方面,上一任期内特朗普提出万亿基建计划新纲领提出“停止外包”、“优先考虑美国生产者而非外国外包商”等政策,也对美国本土制造业、就业等相关领域形成利好,从而间接传导至石油消费的增长。

  综上所述,中长期来看,特朗普政策对油价影响偏空,也符合其政策中“压低通胀”的诉求。偏空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地缘风险溢价回吐导致油价下跌,二是供应端加速增产,或在OPEC+产量恢复的基础上加剧市场供应宽松格局。另外,主要利多因素在于其对中东政策,若加大对中东某产油国的限制措施力度,除了减少市场石油供应之外,相关措施也可能在中东地缘内引发其他冲突,也会导致油价阶段性上涨。不过纲领目标不代表完全按此执行,实际效果还需要看届时的政策落实程度。

来源:卓创资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