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一季度,中国化工品市场在经历2024年四季度的深度回调后企稳回升,有机化工指数环比上涨1.9%,呈现“芳烃领涨、烯烃分化”的特征。二季度虽宏观风险压制大宗商品市场,但季节性需求与地缘溢价仍支撑油价维持震荡格局。国内“扩内需”政策加码,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驱动部分化工品需求稳定增长。供应端芳烃新增产能有限,烯烃产能继续释放。综合来看,成本传导与高端需求共振下,行业结构性分化持续深化。
一季度化工品市场偏强运行 盈利情况有所改善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化工品市场在经历2024年四季度的深度回调后企稳回升,有机化工指数环比上涨1.9%,呈现“芳烃领涨、烯烃分化”的特征。细分市场中,芳烃价格指数上涨3%,涨幅居前,国际原油偏强上行对成本有所支撑,供应端芳烃新增产能缩减明显,叠加聚酯产业链需求复苏,支撑产业链整体偏强运行,部分产品利润逐渐修复。反观烯烃链条,价格指数仅上涨1.6%,尽管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相关原材料需求回暖,但烯烃新产能集中释放,压制价格弹性。总体看,原油成本抬升、终端弱复苏与产能投放节奏差异共同主导市场,芳烃因供应收缩弹性更强,烯烃涨幅有限则受制于过剩压力。
芳烃链条领涨,烯烃产业链结构性亮点突出
2025年一季度化工品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芳烃链条领涨,烯烃产业链结构性亮点突出。如图3所示,芳烃板块中PX(+3.58%)、PTA(+2.47%)、二甲苯(+10.09%)涨幅居前,成本端石脑油季度均价环比上涨8.08%形成强支撑,叠加聚酯产业链需求回暖,推动PTA库存压力逐渐缓解,上下游传导顺畅。终端纺织服装、包装行业订单回升,进一步巩固芳烃链条的偏强趋势。纯苯-苯乙烯产业链则表现疲弱,纯苯、苯乙烯价格承压,主因春节假期后家电行业处于生产淡季,终端ABS、PS等塑料原材料需求低迷,导致上游原料消费动能不足。
烯烃市场整体波动有限,但细分领域亮点突出。丙烯酸(+10.20%)、丙烯腈(+12.39%)、EVA(+10.50%)表现亮眼,受益于新能源车材料(锂电池胶黏剂)、光伏组件(EVA胶膜)需求放量,叠加一季度部分装置集中检修,供应缩量强化价格弹性。相比之下,传统烯烃产品聚乙烯、聚丙烯则受新增产能压制,供需矛盾仍存。总体看,成本传导与终端需求分化主导市场,芳烃受益于“原油-石脑油-PX”成本链传导及聚酯复苏,烯烃部分产品则依赖高端材料需求突破产能过剩瓶颈。
备注:原油为WTI;对二甲苯为台湾PX到岸价,其他产品原则选取主流代表市场价格,可根据需要调整市场。单位:美元/桶、元/吨
二季度展望:成本高企与高端需求共振,结构性分化持续加深
国际原油受季节性需求与地缘溢价支撑,预计维持偏高水平。国内“扩内需”政策加码,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驱动部分化工品需求稳定增长。供应端芳烃新增产能有限,烯烃产能集中释放。综合看,成本传导与高端需求共振下,行业结构性分化持续深化。
原油多空因素交织 化工品成本支撑逻辑维持
2025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边际放缓,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原油市场多空因素交织,需求端受贸易摩擦制约,EIA与欧佩克对需求前景维持审慎预判;供应端非欧佩克国家增产与欧佩克产能释放形成双重压制。但阶段性支撑因素仍存:一方面,美国进入夏季出行高峰,炼厂开工率回升将推动原油加工需求增长,叠加库存周期性回落,低库存格局对油价形成底部支撑;另一方面,中东地缘局势持续紧张,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风险可能对区域供应形成扰动。虽宏观风险压制大宗商品市场,但季节性需求与地缘溢价仍支撑油价维持震荡格局。预计美原油主力合约波动区间65-68美元/桶,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价格中枢存在温和上移空间。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将直接传导至国内石化产业链,石脑油、烯烃、芳烃等上游原料成本压力持续,化工品成本支撑逻辑维持。
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 终端需求结构性分化
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二季度财政部专项债发行提速,工信部规划设备更新补贴逐渐落地,部分机构预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突破7%,社零消费在绿色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或保持高增速。终端需求呈现“新旧动能转换”,高端制造与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光伏装机量明显提升,进一步推动EVA胶膜、光伏玻璃、POE等原材料需求;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拉动锂电池相关材料持续上涨。而传统消费领域复苏偏缓。家电行业受二季度生产淡季及房地产竣工放缓影响,相关化工原料等需求或表现偏弱;纺织服装出口受海外需求增长制约,聚酯链条增速或边际放缓。
新增产能陆续释放 供应压力持续增加
2025年二季度化工品市场新增产能呈现明显差异。芳烃三苯领域新增产能持续放缓,纯苯新增产能由一季度22万吨降至二季度15万吨,主要因部分项目受技术限制和资金问题延期,同时企业通过设备升级提高能效,减少了新产能投放。供应增速放缓缓解了市场压力,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
烯烃市场则面临阶段性产能集中释放。例如丙烯一季度预计实际投产256万吨,较原计划600万吨减少57.4%,主要受工程技术问题、设备交付延迟及审批流程影响。二季度预计新增579万吨,较一季度增长126%,前期延期产能集中投产叠加企业扩产需求,导致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供应增加加剧价格下行压力,市场竞争进一步强化。芳烃三苯供需关系改善为行业调整提供空间,而烯烃产能过剩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预计烯烃市场短期内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状态,成为行业主要挑战。
更多化工品新增产能情况,详见《化工品市场月度/季度研究报告》
成本与政策驱动下 化工品市场结构性机会凸显
二季度中国化工品市场或将呈现“高端驱动、传统承压”的分化格局。国际原油价格受季节性需求与地缘溢价支撑,预计维持高位,石脑油、PX等原料成本压力延续,支撑芳烃链条(PTA、涤纶)价格韧性;国内“扩内需”政策加码,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端需求保持偏高增速,而传统领域化工原材料受产能过剩及淡季拖累,价格修复受限。房地产或延续"核心城市企稳、非核心承压"格局,政策传导效果待观察;汽车家电在政策延续背景下,升级类消费有望持续释放;纺织服装需关注海外需求变化与原材料价格走势,内销韧性或部分对冲外部风险。新增产能方面,芳烃供应紧平衡,但烯烃产能增量较一季度有所增加,进一步压制PE、PP等大宗品价格。整体看,成本传导与政策红利下,高端材料类原料及供需面好转类化工品或领涨市场,通用化学品仍面临低利润挑战,行业结构性机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