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铺就我的成长路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年近九旬的我,每每回首看看走过来的人生路程,总是富有成就感。一个农村的孩子,上学八年;参军入伍戍边十年还提了军官;部队整编申请回家乡,一直在农行工作。因年龄原因,从单位退休下来,退岗不退思想,坚持“倡导敬老、视恶如仇、传唱家乡、诚交朋友”的理念。
说到家风,的确,我的每一点点进步,都离不开家风的影响。我的老家在关南李村。由于俺村距离县城、距离街道很远,处于镇街的西北角,加之交通不太方便,邻村人管俺村为镇里的西伯利亚地区。意思是经济欠发达村。在我当兵前,俺家里有四位中共党员。老爸是村支部书记,三叔是民兵连长,二位哥哥都是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正是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俺的家风之威:敬老爱幼、善待邻居、弘扬正气、勇于承担、求新上进。按条理说来,家风有这么几个特点:善行义举是家风之首。很久以前,家族就有善人之称。对于有求助于家中的,大人们终能让街坊邻居满意而归。改革开放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过去有在村里说书唱戏的。但凡是这些人都是家境不好,湖口为业。处于村干部地位的老父亲,对于这些人群,从不让人家吃亏,善待善行。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称赞。正是这些家风鞭策着自己,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社会活动中,坚持善行义举。
弘扬正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之一。小的时候,大人经常把抓小偷、护集体的行为作为好人好事在家炫耀,家风潜移默化地注入了心灵。爱岗敬业的传统说教是家风的核心实质。敬岗爱业传统说教,实则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经常唠叨的话题。如:“你们长大以后,参加工作后,要干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干啥就要干好啥”等之类教诲。
来到农行,工作照样把爱岗敬业摆在首位。几十年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财务岗位经历过各级联合大检查,没有出现任何违反财务纪律的问题。多少年来,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严以修身,处处关心、帮助身边人,无人不知,无人不夸。
家风是教育孩子成长的最好教材。同样,成人后,人品中的品质、品德、品行的形成,也离不开家风指导和矫正。好的家风,培育了好的人品;人品好的人做了官之后,官德自然好。也就是说,好官德的形成,其规律应该是:先有好的家风、好家风塑造好的人品、好的人品当了官,官德才会好。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