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项目给县里拉了稳定的电,疫苗冷藏柜24小时不停转,新生儿用的恒温箱也能随时用。真是托了民泰的福,山里的娃娃,也能享受到城里一样的照顾喽,我们公司和老乡们都很感谢你们。”绿能科技的财务负责人胡总拉着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银行大丰支行客户经理小王的手激动地说道。
风起大丰:一笔贷款的“绿色基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喀斯特山区,居住着壮、毛南、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这里山川秀美,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突出。为了给当地提供稳定、绿色的电力,绿能科技负责广西环江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这是一个总投资额庞大、技术集成度高的综合性清洁能源工程,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500MW,融合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而六月正值项目的关键时间节点。
“项目7月就要正式动工,风电部分的前期设备采购、基础施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说实话,资金链确实绷得很紧。我们账上的流动资金基本见底了,真是急得睡不着觉。”绿能科技的财务负责人胡总说起这事儿很是焦虑。
了解到公司的紧急情况后,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迅速启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新都大丰支行在15日内完成首次实地调研。为加速审批流程,成都分行打破常规环节,采用“平行作业”模式——在公司补充材料的同时同步开展风险评估,由分行专人对接协调。从公司提交贷款申请到完成2000万的审批放款,全程仅用20天,较常规项目审批周期缩短近一半。资金将专项用于风电设备采购、工程前期建设等刚性支出,为七月项目全面开工备足了“粮草”。
光聚环江:500MW背后的智慧能源网
随着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新都大丰支行2000万元贷款的发放,激活了绿水青山的“绿电”潜能,环江县即将实现“生态保护-清洁能源-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发展。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替代标煤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相当于为广西新增一片面积超3.6万公顷的森林碳汇。500MW装机容量中,风力发电与光伏互补,配建储能电站平滑输出波动,年发电量预计达7.5亿度,可满足4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风机与光伏板将覆盖未利用山地,在发电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形成“保绿生金”的良性循环。另外,环江项目在河池市2025年核准的12个风电项目中,成为唯一同时通过“电网友好型”与“生态适配型”双认证的标杆工程。
除了环境效益,对于环江县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项目的持续推进意义非凡。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减少对传统农业、林业的依赖,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转型。项目建设期需200名本地工人参与基建,运维阶段将定向培训50名少数民族青年担任技术岗位。此外,项目建成后覆盖6个村落近2000亩的山地租赁,村民年均增收预计超300万元。另一方面,项目配套建设的智能微电网将优先保障民族学校与乡村卫生院的绿电直供——毛南语双语课程得以在恒温恒湿的数字化教室中延续。龙岩乡卫生院的疫苗冷藏柜、新生儿恒温箱等关键设备获得24小时不间断电力保障,随着光伏收益注入村集体医保基金,曾经“小病靠忍、大病返贫”的困境正被绿色金融的力量破解。
链动双碳:金融使命的远山回响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关启亮强调,“更是民泰银行服务‘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尽的一份微薄却真挚的力量。”
在“30·60”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银行业的角色早已从传统的“资金供给者”蜕变为低碳转型的“绿色生态架构师”。绿能科技注入环江项目的2000万元贷款正是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践行绿色使命的微观投射。截至2025年7月末,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0.41亿元,支持22家环保型企业发展。
未来,随着环江项目的成功运营,相信会有更多金融机构加入道支持绿色能源项目的行列中来,形成强大的金融合力,共同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