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保险 > 保险知识

保险业直面利差损风险 产品端和投资端均待多元化布局

发布时间:2019-11-22

  近日,监管部门叫停部分险企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令利差损风险再度成为保险业的焦点。专家表示,为应对低利率环境,在产品端,险企除了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和储蓄型产品外,可适度推动分红、万能和投连等利率敏感型产品销售,减轻资产负债错配的压力。在投资端,则可向标的较好的权益资产倾斜,同时加强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

  规范产品监管部门“动真格”

  “目前监管层主要对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小于120%的险企下了‘禁售令’,需立即停止销售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沪上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部分公司反映,这类产品有些与银行合作,无法马上暂停,需要有过渡期。但不管如何,年底前停售应该是肯定的。

  那么,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20%的险企是否也要停售相关产品呢?

  “目前监管层尚未明确表态,但按照当前形势,如果监管层判断风险依旧很大,法定责任准备金覆盖率低于100%的险企明年可能将不被允许报备相关的新产品,大家都要掂量一下。”上述人士表示,“同时,监管层强调不能‘炒停’,即不能以停售名义推动市场现存4.025%年金产品的销售,一些保险公司还因此受到批评。”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凭借4.025%的预期利率,险企的年金产品销售业绩很好,甚至成为今年“开门红”期间部分险企的主打产品。监管层“踩刹车”后,对未来保费收入影响几何?

  上述人士称,部分依赖年金保险销售的中小公司可能会有“阵痛”,但对行业不会有太大影响。“4.025%年金保险在总保费中占比其实不大,大险企并没有跟进。同时,监管层正在考虑放行符合要求的险企销售2至3年期趸交的产品,这类产品也较受个人投资者青睐。”

  事实上,对于此次停售部分险企4.025%预期利率产品,监管此前已有“铺垫”。今年“开门红”期间,监管层就已暂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产品。8月30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完善人身保险行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险种的评估利率要求维持不变。”

  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四届陆家嘴金融城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会议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风险监控部总经理王剑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监管层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向预期利率4.025%的人身险产品,是为了防范降息周期下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行业销售的4.025%人身险产品规模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官方权威的测算。前期,市场上流传中国保险业需要为此增提绝对值不小的责任准备金的消息,但部分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就整个人身险规模来看,其对寿险行业经营利润和净资产影响并不大,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产品端和投资端均待多元化布局

  那么,到底什么是利差损,为何保险业对其非常警惕呢?

  “所谓利差损,是指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导致的经营损失,主要是由于在利率下行过程中,负债成本刚性兑付,而资产负债错配导致到期资产的再投资收益率无法覆盖负债成本所致。”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一旦保险机构出现利差损,如果费差益和死差益无法弥补利差的损失,则保险机构将出现经营亏损,进而吞噬实际资本,致使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危机。”该资管公司人士进一步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曾出现过部分保险机构因利差损而破产倒闭的案例。“由于负债成本的刚性,一旦出现利差损,除了依靠新增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方面的亏损外,很难有其他有效的应对举措,这也是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均非常关注利差损风险的原因。”

  “关于险企如何应对利差损,业内已讨论多年,当前来看,保险公司应做好四个‘平衡’。一是平衡好利润来源结构。改变过去过度依赖利差贡献的盈利模式,未来应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加强保障型产品销售扩大死差来源,优化成本结构和费用管控来提高费差收益。二是平衡好负债业务结构。在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和储蓄型产品的同时,适度推动分红、万能和投连等利率敏感型产品销售,减轻资产负债错配的压力。”王剑表示,“三是平衡好资产配置结构。加强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四是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坚持稳健审慎的产品定价策略,不能有过于激进的假设,以穿越周期的理念开展战略资产配置。”

  “以优化产品结构为例,应以产品组合的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市场环境下,如果都是固定利率、长期的险种,遇到低利率环境,险企承受的压力会非常大。而专门做分红险等产品也不合适,因为这类产品对投资收益很敏感,某些时候会导致大量退保,使得险企现金流不稳定,从险企股东价值的角度来说,该类产品价值率比较低。总的看来,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多元化产品线更有利险企的发展。”王剑进一步指出。

  除了在产品端有所调整,险企在投资端可能也会有新的布局。“接下来,监管层可能会允许险企投资一些‘非标’产品或向权益类产品转型等。”前述总精算师表示,从日本经验看,基本是通过采取海外投资、向标的较好的权益资产倾斜等措施度过危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行业保险资金未年化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2%,同比有所上升。投资收益率回暖主要是受益于一季度A股市场的较好表现。

  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四季度,资本市场的表现或不及前三季度,对险企收益水平略有影响。“一方面,在现有企业会计准则下,保险机构绝大多数权益投资都放在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股票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即便加大权益类投资,对财务口径的投资收益率回撤幅度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当前险资加大的权益投资仓位很大比例是增持了高股息率的股票,保险机构持有该类股票的主要目的是长期持有,以赚取稳定的分红收益。”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当前权益市场估值仍然偏低,存在一定的配置价值,明年险资或将继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或将重点加大优质高分红个股配置力度,以减少账户整体波动性,也为后面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过渡做好准备。“在行业层面,保险资金或将更为关注配置低估值而基本面或政策预期有改善可能的板块,如可选消费(房地产、家电)和银行等板块。”

  (文章来源:上海金融报)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