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算管理,保持经营效益稳定。围绕年度效益目标,以财务预算作为主要手段,不断增强引领性和硬约束。一是提升预判能力。切实掌握各项财务收支的运行规律、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编制年度季度月度滚动预算,加强对经营效益的全过程把控。二是增强预算约束。在统算效益总账基础上,针对预算缺口加强压力传导和预算约束,督导有关方面逐项落实金额、落实时间、落实账务,确保顺利实现当期目标。三是强化分析监测。重点监测各业务条线的营业贡献,分析各条线存点款点差、中间业务净收入变动原因,揭示影响效益的深层次因素,提出有效地增收节支措施。
加强组织推动,促进中间业务合规发展。充分发挥牵头管理部门职能作用,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全辖在合规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深挖增收潜力。一是按照银监会“三不当”专项治理要求,认真开展中间业务收费自查工作。制定下发自查方案,划出红线、双线负责,压实责任。自查工作做到有记录、有底稿、有报告、有整改、有档案,确保机构覆盖面、业务覆盖面达到100%。二是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总行2017年版服务价目表及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中间业务“依法合规、要素齐备、收费合理、服务匹配”。三是努力推动总省行“大零售”“大资管”“大投行”和互联网金融战略的落地,支行层面加强督导、业务条线加强对接,分解落实发展目标。四是牢固树立“同业定目标、市场定任务”理念,开展同业基础类产品业务量、费率、收入比较,按照量价匹配原则挖掘增收潜力,不断提升基础类产品创收和竞争能力。
传递正确导向,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按照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分层设计思路,结合全辖经营环境和资源禀赋,在符合银监会绩效考评监管指引等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参照省行办法因地制宜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优化完善分行绩效考评体系。以机制推动取代计划推动,以价值贡献取代任务目标,以风险内控取代规模扩张,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工作中突出严肃考评纪律,加强对业绩异常大幅波动的识别核查,坚决杜绝通过不当经营、乱用科目和不当盈余管理等弄虚作假行为,套取考核利益。适应营业费用管理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统筹管理、优化结构,将有限的费用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大力开源节流,突出价值创造,强化激励作用。在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强化“谁拥有客户、谁就有营销资源”的激励导向,引导支行扩大客户规模,提升价值贡献,以业绩挣资源。
优化财务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费用资源盘活移位。加强与部门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大物化费用的管控力度,鼓励引导全行盘活费用存量、用好费用增量,通过控增量、清存量、调标准、优结构,持续推进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工作,从源头上管理、压降物化费用,努力压降无效低效资源占用。总结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以来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梳理风险环节,加强增值税抵扣管控,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操作规程,努力实现增值税管理的流程化、机制化。
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规范管理。一方面,充分利用MOVA等系统平台数据,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加强对科目使用及费用列支的均衡性、合理性以及合规性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开支项目,对不合理支出实时预警,督促及时整改,达到规范开支行为、压降管理成本、优化开支结构的管理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制度的宣导培训,使支行、部门深入了解财务制度、熟悉财务流程,进一步提高财务规范化管理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协调推进机制,实现费用支出由事后把关向各部门协同联动的转变。
深化利率定价管理,强化信息质量和安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与提速,使银行平衡市场、风险、收益的难度加大,对定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该行在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及时调整管理手段、坚持“量价协调、组合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工具,按季发布存贷款利率定价标准,实行扣减机会成本、增计经济资本、挂钩FTP利差池分配等措施,增强支行定价管理的主动性和市场适应性,提升存贷款量价协调竞争力。存款成本各季度四行排名均为第一,新发放贷款利率摆脱了四行排名最后的不利位次,LPR定价贷款占比超额完成省行序时计划进度,在全省始终处于先进行列。强化源头综合治理,对数据质量工作细分指标、分项治理,通过多部门联合治理等措施、打好客户信息质量攻坚战,数据质量今年以来一直在全省保持前列。加强征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用户准入和总量控制,挑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人员承担征信查询工作,通过签订《征信用户管理及信息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最大限度避免用户过多、主体责任缺失造成的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