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服务

阻击网络诈骗 牢牢守住群众“钱袋子” ——建设银行海宁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网络诈骗案

发布时间:2025-03-29
   近日,建设银行海宁支行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反诈意识和专业的履职能力,成功堵截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一张银行卡背后的诈骗真相
   近日,一名客户来到建设银行海宁斜桥支行办理个人开户业务。在常规身份核查和用途询问环节,客户的表现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高度警觉。起初,客户声称开卡是为了接收亲属转账,但在柜员进一步追问是否必须使用建行卡才能入账时,客户却变得支支吾吾,又以个人储蓄为由,催促工作人员抓紧办理。当工作人员建议拨打亲属电话核实情况时,客户终于坦白:他是被亲属介绍加入了一个网络平台,亲属承诺“3万元本金全部垫付予他,收益归他一人所有”。然而,所谓的“投资项目”背后,实则隐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网点营运主管迅速识破这一“骗局”的本质,立即将客户引导至独立区域进行反诈劝导。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解读法律后果,客户逐渐意识到项目的风险。鉴于客户提到“四大行储蓄卡均可绑定该平台”的情况,银行第一时间将线索报送当地公安机关。经过警方的进一步劝导和核实,尽管因亲情压力难以拒绝亲属的好意,但经过劝说,客户彻底打消了办理银行卡的念头,成功避免了潜在损失。
披着“熟人推荐”外衣的网络传销
   “熟人作案”,降低信任门槛。不法分子利用熟人关系发展下线,通过口述收益回报制造“可信度”,利用人性对财富的欲望,引人上钩。然而该平台在各大应用商店均无法搜索到,只能通过熟人邀请码下载,本质上是一场“圈层式”传销骗局。
   虚构“高收益”,诱导盲目跟风。平台通过伪造限时拍卖场景,将毫无价值的商品包装成“稀缺资源”,营造“万人哄抢”的假象。然而,参与者最终既拿不到实物商品,也收不到预期收益,资金流向完全掌握在平台操控者手中。
   “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模式。该平台通过不断吸收新投资者的资金,填补前期用户的返利缺口。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运作模式看似可持续,实则暗藏巨大崩盘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便会迅速关停,受害者血本无归。
共建清朗金融环境 牢牢守住群众“钱袋子”
   建设银行海宁支行始终将客户权益保护放在首位。此次成功拦截网络诈骗案件,展现了建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设银行海宁支行也将持续加强反诈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反诈知识,提升全民防范意识,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来源:
作者:陆彬卿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