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基金 > 基金分析

燥热背后的“隐忧”

发布时间:2019-12-23

中国基金报记者丁汀

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超万亿,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基更是疯狂吸金,成为新发基金市场的焦点。Wind资讯显示,年内成立的摊余成本法债基规模超过2500亿元,百亿级别基金频频出现。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以来成立的新产品规模更是超过1600亿,占到全年的六成以上。虽然风头正劲,但在产品蜂拥成立以及诸多新基金排队待发的背后,摊余成本法债基亦面临一些隐忧。

“银行等机构对摊余成本法债基的需求很大。一方面因为其估值稳定,另外一方面,一些机构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封闭期来享受较高票息,同时又能借助政策套利的方式择机退出,不用担心流动性。”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对基金公司而言,货基不进入公司规模统计,但市场上还有各类统计口径的规模排名,例如非货基规模排名等。摊余成本法债基可以获得稳定的非货基规模以及可观的管理费收入,各家公募均趋之若鹜。听说还有好多只此类产品要赶在年底前推出。”

上海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虽然机构需求大,但目前资产端期限匹配的债券非常紧缺。他指出,尽管摊余成本法债基的配置并不复杂,买入期限匹配的债券持有到期即可,不过买入债券剩余期限不能超过基金的封闭期。目前市场上大多以三期期或五年期产品为主,主要配置利率债。但从配置端来看,期限尽量匹配且收益率较高的券,很多已经被保险等大机构锁仓,存量券无法满足上千亿资金的配置需求。而关键期限活跃券的剩余期限一般都比产品封闭期短很多,且收益率低,同时还面临到期再投资的风险。

“对基金经理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买入期限匹配的债券,但这种愿望并不容易实现。”他继续表示,“11月底时有一只39个月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成立,当时一只期限匹配的债券收益率立刻被压了下来。对于这种期限匹配的个券,基金经理肯定是有多少买多少。但当市场上相同或类似期限的产品越来越多,出现较为集中的配置需求而市场又无法满足时,只能去配置其他接近目标期限的债券,届时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接近期限的个券会被砸下来。”

还有就是建仓方面的问题。一位管理摊余成本法债基的基金经理坦言,当下新基金建仓并不容易。每家基金公司只能批2只摊余成本法债基,大家都想把新发规模尽量做大。但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期限匹配度高的个券并不多,产品规模大,建仓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另外,目前三年期利率债收益率不高,如果提前锁定收益也不甘心,但继续等下去也未必能等到更好的配置时机。万一后市出现较大变动,但仍要完成建仓,可能对产品收益率产生较大影响。

除了资产配置受限、建仓难、面临再投资风险等,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产品存在杠杆收益测算虚高等问题。“定期开放式债基封闭运作模式理论上拥有200%的可操作杠杆空间,但是监管要求其在银行间杠杆率最高只能140%,剩余部分只能去交易所放。但交易所发行的利率债利率明显低于市场,例如近期交易所发出来的三年期利率债约2.9%,比市场低10bp左右。我们做过测算,即便把剩余60%的杠杆打足,对基金收益增厚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因为摊余成本法债基债券配置完成后中间不能减持,一旦资金面转紧,还有可能出现杠杆倒挂。”华南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说。

来源:
作者:
理财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