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写担当
——记全国最美乡村信贷员、贵州都匀农商银行信贷经理唐树宁
蒙家鑫 韦毓璋
他,曾经利用假期乘飞机外出旅游,在机场航站楼取飞机票都摸不着门路。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笨头笨脑”的人,在山区农村金融服务岗位上,却处处干得顺顺溜溜,被同事称为“熟刷大哥”。
他,名叫唐树宁,是贵州农信都匀农村商业银行洛邦分理处的信贷经理。2018年金秋,在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品牌价值榜”评选活动中,被授予“最美乡村信贷员”荣誉称号。
当今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和农户诚信意识淡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地方性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不良率连年高企,不良贷款压降形势严峻。而唐树宁所在的分理处,却是一派贷款不良率却不断下降的“好风景”。
截至2018年末,这个分理处各项贷款余额9632.49万元,比年初增长758.17万元,贷款不良率比行业监管指标低4个百分点,在全行考核中名列前茅。分理处主任蒙家航说:“在我们破浪前进、稳步发展中,唐树宁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他分管的片区,共有贷款455笔,余额2901.72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为29.17万元,不良率为1%,其中有一个行政村是农贷零不良村。”
1988年,唐树宁参加农信社工作,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柜员、出纳、会计做到信贷经理,在乡镇网营业点埋头工作了31年,信贷经理就干了24年。从步行到骑自行车,从骑摩托车到开小车进村,唐树宁走遍了分理处辖区的村村寨寨、旮旮角角,脸上经常被太阳晒得油亮油亮的,成为全行有名的“铁脚杆”。
我们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访中分了解到,“勤奋”二字伴随着唐树宁生活与工作的全部,成了人们认识他和洛邦分理处的一个“标识”。
勤 源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这句“勤”字当先的谚语,唐树宁经常挂在嘴边。因为这个“勤”字,对他是“水有源头树有根。”
唐树宁的家,住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匀东镇洛邦社区马场村水竹园。《都匀地名志》记载,清朝唐姓建寨,以寨前河流弯弯曲曲取名“水曲园”,新中国成立后,以四周多竹林而改名“水竹园”。寨里有位全市家喻户晓的人叫唐文陞。现在都匀城区保存完好的“百子桥”和“文峰塔”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百子桥”就是唐文陞出资修建的。
唐树宁特别牢记,唐文陞的曾祖父唐高缵,晚年携带家人几经挫难,从江西来到都匀,定居于马场水竹园。临终时叮嘱其子唐朝声,要世代牢记“勤劳”二字,立下“勤劳积德以遗子孙,子孙长享太平之福”的家训,代代相传。
清乾隆年间,都匀剑江河经常洪水暴发,波涛汹涌,过往船只难以摆渡,交通受阻,行人商贾望江心叹。持家有道的唐文陞,看到这般情景,决心用一家人辛勤劳动积下来的银两,独资修建一座石桥,以连结匀城南北,方便世人通行。
为了修桥,唐文陞亲自四处考察,挑选青石为建桥石料,指挥工程实施,检查质量,从无闲日。建桥工程从1786年动工,历时5年,建成一座长140米,宽8米,横跨剑江的七孔青石大桥。唐文陞亲笔书写“百子桥”和“利涉大川”两块石刻,镶嵌于大桥中拱的南北两侧正中。都匀知府孙廷相题书“功丰洛阳”四字匾额给予褒奖。
道光年间,唐文陞之孙唐明德建桥心亭。咸丰五年桥亭毁于战火,光绪十一年,唐文陞五世孙唐泽芳重修桥亭,都匀知府罗仪凤题“缵绪宗功”四字以赠。之后唐文陞后代子孙多次合族维修桥基,贵州省长任可澄题“唐家桥”三字石刻。今天贵州都匀农村商银行总行大楼,正好座落在这座屹今233年的“百子桥”头。
唐文陞捐资建桥的故事,唐家祖祖辈辈相传,地方百姓世代传为佳话。唐树宁从小立志弘扬祖宗家训,用“勤劳”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他无论在学校读书学习,还是在家跟父母学做农活,到结婚当家立业和参加信用社工作,都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有名的“勤快人”。因他在家族中的辈份大,在同辈中排行第三。直到现在,分理处辖区的男女老幼都喜欢称他“勤三爹”。
每年,唐树宁都要带着老婆孩子进城,到“百子桥”上开展一次“勤劳积得”的家风教育,勉励全家牢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勤 跑
“做人要勤快,有活要勤干。对于一个农家,勤,关乎家道的成败兴衰。而对于一个单位,勤的意义就不同了。特别是我们农商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信贷经理,勤不勤快,关乎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命运,关乎农商银行资金的运行安全,关乎农村地区的金融稳定。”这是唐树宁对“勤”字的理解。
前几年,全镇实施农村金融信用工程建设,有两个很响亮的标语口号:“建设信用工程,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信用农户优先贷!”唐树宁说,我们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关键还是动手干。而这个“干”字,对于他就是盯住目标任务,勤勤快快地跑。
贵州山区“山高谷深小路多,清早出门就爬坡;对面说话听得到,走到天黑鸟归窝。”农商银行的信贷经理,下村入户经常是翻千山万岭,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才办好一件事。唐树宁分管的马场和瓮桃两个行政村,地处偏僻,一山望去一山高。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于许多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是一件生命难以承受的重负,但对于成功者来说,这恰恰是勤奋的来源。
现在这两个村都是信用村,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1144户,100%建档评级授信。回首以往,从宣传发动,采集家庭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来源和财产状况等农户基本信息,到建立经济档案、评级授信公示,听取群众意见,唐树宁和村组干部一道,每户人家至少走访三四遍。在信用工程建设工作最集中的那5个月,他脚上就跑破了6双解放鞋。
俗话说,“犬守夜,鸡司晨,牛负重”,各自有不同的担当角色。农商银行立足当地、支农支小,贷款发放合不合规,农村金融稳不稳定,关键在信贷经理。唐树宁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这个‘稳’字,每一笔贷款,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后管理,按时结息到按期回收本金,每个环节的工作要做得扎实、做得细致。靠的是勤于担当,严于担当,来不得半点懒惰和敷衍。”
马场村成某,在分理处借款10000元后,举家迁往广西,长期失去联系,逾期的万元贷款本息拖了3年没有归还。唐树宁走访成某的5位朋友,摸准了他将返回老家吃酒的消息。一天晚上11过点钟,唐树宁的手机收到成某返回老家往在亲戚家的短信。第二天凌晨就和分理处主任一道,像农村嫁姑娘一样“寅时出阁,卯时进家”地赶时间。两人开车走一段路,又下车冒雨步行,踏着泥泞的羊肠小道,翻过“狼牙山”,天亮赶到寨子,找到成某做动员工作,直到成某答应马上想办法支付逾期贷款本息才下山。回到分理处,唐树宁笑着说:“这一趟跑得累,但跑得值得。”
勤 抓
这里讲的“勤抓”,指的是风险防控。银行经营的是风险,做的是服务,每一笔贷款都检验着信贷经理的工作质量。特别是在同业竞争异常激烈、存款分流渠道多元、流动性风险突出的形势下,农商银行也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防范风险的双重压力,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质增效的双重任务,既要勇于创新,又要严守底线的双重挑战。这“三个双重”对乡镇营业网点信贷经理更是压力山大。唐树宁说:“信贷风险防控的困难再大,也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勤’字当先。”
勤“打预防针”,是他抓风险防控的一种方法。单身的瓮桃村罗克周,因病导致一支脚行走不便,因病致贫。罗克周向分理处申请借款2万元发展养猪,需要他的父亲签字担保,他的父亲不同意。唐树宁和村组干部5次上门做动员工作,罗克周的父亲才乐意签字,使他获得了第一笔贷款扶持,办起家庭养猪场,两年就按期结息还本。
后来,罗克周又获得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一年出栏肥猪50多头。唐树宁不仅经常上门了解他的猪场管理情况,提醒他注意防疫、利用坡地多种植青草料,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罗克周进城办事,唐树宁经常开车接送。罗克周激动地说:“有三爹的帮助,我发展有信心,增收有门路,还款有把握。”
马场村白果寨从沿海返乡创业的胡启文介绍:“我得到分理处8万元信用贷款扶持,流转5亩土地,建大棚种植蔬菜,每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三爹过前过后,都到我的大棚来,了解生产情况,听取意见,提醒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有他这样勤奋的服务,我们还有啥理由‘有借不还’呢?”
做“外圆内方”,是他抓风险防控的另一种方法。唐姓是当地的大家族,家门族下的亲戚密如麻,唐树宁走到那里都沾亲带故。他说:“往往获得贷款,大家都皆大欢喜,但有时催还到期贷款,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你心太软,有的借款人就故意拖,你心太狠,有的人就说你六亲不认。”
唐树宁的一个侄子在分理处借款后,不按季结息,不少借款户都瞪大眼睛看他怎么办?唐树宁就集中几个在分理处借款的亲族开座谈会,既讲典型案例,又说政策原则。他开门见山说,如果一个银行借款户无故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不仅个人的信用记录会受到影响,还会拖累全村,享受不了“利率优惠”的信贷政策待遇。如果恶意拖欠贷款当“老赖”,还会被银行依法提起诉讼,进行依法清收。他的侄子听了,马上表态第二天到分理处结贷款利息。
人心齐,泰山移。在唐树宁的影响下,分理处全体员工也特别敬业。信贷经理王寄霜、曾凡莲说:“唐树宁老大哥和我们分工不分家,只要有空,他就和我们一起到我们包片村,走访借款农户,向他们讲诚信守约的道理,与他们算生产经营收入账,商量归还贷款本息的办法。”王寄霜说:“有他在前面做标杆,我们的工作也不敢拖沓,不能让分理处拖全行的后腿。”
勤 学
作为分理处最老的员工,唐树宁能吃苦,有实践经验,但生活在加速度的时代,也遇到不少难题。他说,面对办公设备自动化,因不会运用电脑办业务,不会用智能手机指导客户办业务,就曾经感到特别的“心迟手笨”,眼前一片抹黑。
谈起唐树宁学电脑打字,分理处的员工们讲了不少生动的故事。开头,他请新员工指导学电脑打字,可是他不会用拼音输入法,而新员工又不会用汉字五笔输入法。唐树宁很清楚,缺了运用电脑这门技能,就要被淘汰,只能去当搬运工,可他心里不服气。“唐家老祖宗,靠勤劳能修一座‘千年古代万年牢’的大桥,我是新时代的信合员工,连电脑都不会用,那就太丢脸了。”唐树宁下决心攻克这个“难关”。
他找了一位在小学当教师的小辈子当指导老师,教他学五笔输入法。先从识别“上档键”“空格键”“回车键”等键盘上各个功能键和功能区学起,然后打印一张汉字五笔输入法样表,放在桌子上“照葫芦画瓢”,一键一键地敲,学不会就重新来,直到牢记在心为止。
在“小辈子老师”的指点,唐树宁先学一级简码,再学二级简码、三级简码、四级简码。他说:“我先练一级简码,在键盘的三排字体输入键上,敲击一键就管一个汉字,连起来就是‘我人有的和,主产不为这,工要在地一,上是中国经,以发了民同’共25个字。学会了一级简码,再学下一级简码,以此类推学下去,就解决了上百个字汉字输入难题。”
为了熟练运用汉字五笔输入法,他有空就在办公室练,回家还埋头觅脑练。对结构比较怪异的字,笔画比较复杂的字,先敲哪一键,后敲哪一键,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帮助自己增强记忆。
“虽然开始面对电脑显示器,眼睛就累,脑眉心就胀,但我认定‘世上有难事,要做用心人’。坚定以勤奋学习的意志力,不到一个月就闯过了‘不适应’的难关。”唐树宁回忆说。
在第一次用汉字五笔输入法完整录入第一笔贷款调查资料,并得到分理处主任签字认可的那天晚上,唐树宁心奋不已。平时远离酒杯的他,高兴得接连喝了3杯“冷格当”(当地语言意为“干喝酒,不用菜”)。每次进农户做的纸质信贷调查资料后,当晚就录入电脑。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农商银行电子银行等离柜电子业务的推广应用也在加速。唐树宁对每一项业务的学习,都坚持从细节入手,精益求精。近几年来,分理处全员营销“黔农云”“手机银行”“黔农e贷”“黔农e付”等电子业务,唐树宁也不落后,同样熟练运用智能手机指导青年客户办理“手尖”电子金融业务。截至2018年末,分理处离柜电子业务替代率为80.83%,比全行平均水平高出5.58%。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唐树宁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弘扬老祖宗“勤奋积德”的优良传统,体验“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古训,用“勤奋”二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农信一线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担当。因为唐树宁“以社为家”,一心忙于工作,她的妻子罗仲芳说他是个“家懒外头勤”的好老公。
采访手记
我们在采访唐树宁中认识到,每一个时代的先进人物都有自身的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他们勤奋劳动的本质。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
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天道酬勤。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伟大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我们务必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