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刻不容缓。在跨界竞争将成为常态、金融交易将演变成一种非专业廉价服务、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建设生态、搭建场景、发现触点,主动连接和服务客户。面对新形势,建设银行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数字化转型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筑牢数字化基础——深埋“数”根。数字化转型既需要理念上的更新,也需要技术上的准备和队伍上的储备。数字化大楼要建得高,数字化基础就要挖得深、筑得宽。数字化基础的牢固与否决定了银行在数字化道路上能走多远、走多久、走多快。为此,建设银行首先确立了金融科技重大战略,完成了金融科技顶层规划设计;建立了全新的企业级技术架构,从银行整体价值链视角,重构业务模型、数据模型、产品模型与用户体验模型,搭建了平台化、组件化、参数化、云化的基础架构体系,打通了业务全流程,实现了快速创新和敏捷交付;在同业中率先组建了专门的大数据分析中心和数字化工厂,形成以“战机群”为中心的一体化数字化经营团队,启动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
强化大中台体系——壮大“数”干。传统金融机构的前、后台连接不紧密,后台对前台的支持、联动、整合不足;业务条线多,部门合作少,相同、相近业务过程复用共享少;数字化条件下部门共性职能尚未有效归并,交叉部位内耗大。这与数字经济时代对金融的要求相去甚远。针对上述问题,建设银行加快搭建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在内的大中台体系。提炼账户、支付、推送等可复用共享的业务能力,形成可快捷调取的通用服务模块,支持前台高效获客和敏捷创新;构建数据智能中枢和全域数据供应网,强化数据获取、集成整合、挖掘分析、即时赋能等核心功能;对应用研发、交付、运行技术按照平台化、组件化设计,以云服务为主要交付方式,实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能力的敏捷供给和快速应用;用大中台体系支撑前台数字化运营,服务后台精细化管理。
布局场景化服务——伸展“数”枝。数字经济时代客户希望不用跑银行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因此,银行服务必须要前移,前端与客户接触部分要保持黏性和良好连接,贴近客户生产、生活场景并获客、活客、留客。数据研究表明,便捷和安全的服务是客户最愿意买单的服务;经济活动价值链中,与最终客户直接关联的环节往往是利润率最高的环节。建设银行打造并率先推出了手机银行相关功能,持续研究客户旅程规律,不断完善手机银行服务,把服务送到客户身边。为振兴乡村业务,下沉服务重心,建设银行加快推动“裕农通·村村通”乡村全覆盖专项工作。在不具备传统物理网点建设条件的县域乡镇、农村等地区,以与第三方合作为主,利用其在上述地区的自有渠道,为周边农村客户提供现金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金融服务及合作方非金融服务的综合性普惠服务。目前,建设银行“裕农通”服务点已达到57万个,把金融服务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搭建要素汇聚平台——张开“数”叶。叶是树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平台。数字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互联、共享、跨界。商业银行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已是一种趋势。平台连接供给和需求,汇集信息和数据,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产业+金融生态。为此,银行要重新设计价值链,向非金融领域反渗透,用数据连接金融产品和非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场景化的服务。银行要将商业模式从以交易为基础转化成以服务为基础。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要继承和发扬汇聚资源的传统,搭建生产要素汇聚平台,提供特定客群完整生态环境,与平台各参与方合作共赢。例如,为解决百姓住房困难,建设银行开发了“CCB建融家园”住房租赁平台,连接住房租赁市场相关各方,既租房又存房,既办理融资又提供缴费、资讯等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住房租赁生态。目前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400万,覆盖94%地级以上城市,为住房供需双方提供了各种长租解决方案。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领域成了各路先进生产力代表跨界逐鹿的中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服务对象、技术手段等均已沧桑巨变,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迈向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数据资源宝藏中蕴含着巨大生产潜力,管好、用好这一资源事关转型成败。建设银行的数字化实践开启了自身发展的第二条曲线,但一切都只是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愿同金融各界一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去发现更多的数据要素价值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