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搜索:
首页 > 银行 > 银行要闻

静水流深 闻喧享静 ——大行工匠肖晓林

发布时间:2017-09-19

 去岁年初,一部纪录片火爆朋友圈,一群“特殊工作者”圈粉无数,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第一次发现“工匠”的美和价值。这部纪录片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群可爱的人就是故宫文物修复者。安静的故宫内,安静的工作室里,一点点的打磨,一笔笔的勾勒,一帧帧的涮洗,没有高科技,没有电子设备,凭着师傅的一双手,乾隆皇帝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重生活力,慈溪太后心爱的黄花梨柜子幻彩生辉,《清明上河图》上景物重现栩栩如生……种种文物重焕新生,重见天日,然而,修复文物,却是一份寂寞的工作。没有高薪,没有名气,人们只会感叹文物的精美华丽,感慨时光的跨越传承,却从来不会想到其背后修复者日以继夜的考究和辛劳,但是故宫文物修复者们,他们仍然工作的很快乐。这便是科技飞速进步使人们忘记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普普通通的工作要做好不难,但要一生做好却不易,扪心自问,你是否有这样的匠心?你是否会择一事,终一生?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肖晓林,1961年生人,19799月入伍,至198312月在武警上饶中队服役,1984年元月至今在中国工商银行莲花支行任职,工作近33年,是工行功勋员工,多次被评为市行、支行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肖伯伯长着副笑弥勒脸,有点萌,一副眼镜天天戴在头顶上,整天乐呵呵的,待人真诚,幽默乐观,是全行上下称赞的“老班长”,更是工作兢兢业业的前辈。我记得在我刚入行时,肖伯伯还是在营业室主任的岗位,当时我作为新人,很多业务不熟悉,时刻要请教他,但他并不烦躁,而是细细指点、谆谆教导,教我业务知识和风险的同时也教我为人处事。营业室主任的工作复杂且繁琐,经常是现金区呼唤声刚落,非现金区呼唤声又起,我常见他是车工三班倒—连轴转,但是他仍时刻都保持着笑脸,仿佛永远都是那么开心。我曾经问他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开心,他反问我为什么要不开心,我们有稳定的工作,它让我们养家糊口,同时还能发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难道不是值得开心的事吗?听完他的话,我犹如醍醐灌顶,将工作中的烦恼忧愁全抛诸脑后。

我入行第二年,因为岗位的轮换,肖伯伯调任ATM专管员的岗位,从此,一辆摩托车,一顶手电筒,开始了他风雨兼程的“维修路”。支行有12台自助存取款机,每台机具至少每三天需清点一次,他一个礼拜几乎天天奔走在加钞的路上。存取款机经常故障,碰到紧急情况,肖伯伯不论凌晨深夜,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得立刻去检修机具,而故障原因可能只是客户在百元钞票里夹带纸条皮筋等杂物。更别提经常有客户被吞卡,碰到客户紧急情况的,肖伯伯一概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帮客户领取吞没卡。ATM专管员是“5+2”、“白+黑”没有休息时间的岗位,要求随叫随到,但肖伯伯无怨无悔,耐心、专心、开心地做着这份工作,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肖伯伯进入工行前在部队服役过,出于好奇,我经常问他当兵时的趣事。说起当兵时的事,肖伯伯总是很兴奋,部队生活,更像是毛主席笔下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的激情和热血,在部队中得到充分挥洒。我问他,相较之下,岂不是在工行的日子显得平淡得多?但肖伯伯告诉我并非如此。自工行成立之初他便加入,一路见证着工行的成长中的艰辛,改制时的突破,发展中的探索和转型期的创新,一代代工行人的更迭,一年年岁月的沉淀,让他更深觉这份工作的意义,他在工行,有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有激荡奋进的改制年华,到现在,便默默的守护。做好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这份工作。

201735,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工匠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的重新提起,是速食时代对慢工细活的怀念,是“中国制造”向“中国精造”的发展。匠心,是“择一事终一生”,专注极致;匠心,是“静水深流闻享静,空山浅溪见司空”,看透世事,淡泊名利;匠心,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独守寂寞,默默奉献。中国工商银行,能够屹立风雨不倒,愈来愈强,正是因为如肖晓林同志一般的千千万万的“大行工匠”的存在,而工行的未来更需要新一代人将“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以匠心铸匠魂,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来源:工行
作者:徐珊瑚